中構日建推自然生態無框架工法

作者: 黃台中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2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黃台中】

地球暖化,氣候巨變,乾旱雨澇,已是全球未來的天候發展趨勢,台灣近年來每遇颱風豪雨極易引發土石流災害,使得防災議題受到國人重視,災害發生的密度,也讓防災管理,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已刻不容緩。中構日建公司上周發表「自然生態無框架工法」,向國內政府單位及工程界推廣「會呼吸的防砂壩」概念,利用「可調柵欄式鋼管壩」,在平時維持河道的基礎輸砂量,在災時以足夠的防護能力來攔阻土石流,一舉創下防災與生態兼具的防災新思維。

中構日建總經理井田裕之表示,透過產學合作,以技術授權設置的鋼製防砂壩和無框架工程,正引領台灣防災基礎建設跨出重要的一步。未來將加速推廣台日雙方水土保持與自然共生的防災技術、防災成果,進行經驗分享與技術對話,讓防災觀念得以普及與落實,台灣防災基礎建設得以改善。

中構日建公司由中國鋼鐵結構、日鐵住金建材、伊藤忠丸紅鋼鐵在2010年共同合資成立,3年來該公司以「保護森林及自然的生態鏈,愛護人民」的防災商品作為企業發展核心,也與中興大學與成功大學進行產學合作,透過技術授權設置的鋼製防砂壩和無框架工程,引領台灣防災基礎建設跨出重要的一大步。

該公司指出,與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共同合作開發的「可調柵欄式鋼管壩」,已在惠蓀林場蘭島溪興建完成,通過今年夏天接連不斷的豪雨強災考驗,在平時可維持河道的基礎輸砂量,在災時則有足夠的防護能力來攔阻土石流。

此外,中構日建也與成功大學共同發表「自然生態無框架工法」。與傳統的護坡工法相比較,無框架工法可以讓邊坡穩定,保護樹木及森林土壤,施工後仍可維持原來樣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所貢獻。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卡達聯合國氣候會議 台灣積極發聲

TVBS – 2012年12月2日 下午8:04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在卡達舉行,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脅低海拔島嶼國家,活動中播放了前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對抗暖化的記錄片,而台灣代表團也在聯合國周邊會議中,和友邦帛琉等國代表,共同分享對抗暖化的經驗,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提到馬英九總統對全球暖化的重視,TVBS是唯一取得聯合國正式採訪證的台灣電子媒體,請看記者楊樺和葉俊宏來自聯合國氣候變遷現場的報導。

紀綠片聲音來源:「只比海平面高一點的馬爾地夫,在這個角落我們發現,有將近5公尺寬的海灘被侵蝕,面對失去國家的威脅。」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播放了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對抗暖化的紀綠片,美麗島國面對了海平面上升的亡國危機。總統納希德:「如果不能抵擋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我們會失去馬爾地夫。」

片中赤裸裸描述強權大國控制環境政治的現實,無力的小國只能不斷對國際社會呼籲,重視環境正義。納希德:「有些人告訴我們,解決暖化是不可能的事,我在這裡要告訴你,我們拒絕失去希望。」

馬爾地夫不是唯一的暖化最前線,在工研院主辦的周邊會議中,台灣邀請了,同樣受到暖化威脅的友邦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等國家代表,分享台灣對抗暖化的經驗。

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馬英九總統之前宣佈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在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水準將降回2005年水準。」

從莫拉克到馬總統的氣候變遷政策,台灣經驗在聯合國周邊會議中充份表達。馬紹爾群島代表:「馬紹爾群島持續歡迎台灣的領導力,氣候變遷議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TVBS記者楊樺:「台灣在氣候變遷的調適和減緩上,都有豐富經驗,透過聯合國周邊會,可以和友邦和世界各國一起分享。」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印度東部水災 至少45人死亡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27日 上午5:54

印度東部暴雨成災,至少45人死亡,大約100萬人受災。當地政府已從災區疏散10多萬人,並設立上百個臨時收容中心。

印度東部三個邦連日暴雨,很多房屋倒塌,許多河流和水庫決堤,大量農作物被毀。

印度軍方協同當地政府派出直升機和救援人員前往災區,疏散被困災民。受洪水影響,一些鐵路軌道被淹沒,運輸受阻。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印度暴雨成災 30多人喪生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26日 下午6:22

印度東部過去4天暴雨成災,30多人喪生。

過去4天,印度東部兩個省份暴雨成災,很多城市和村莊對外交通中斷,將近7萬人疏散到安全地帶。

這次水災對「安德拉.普拉德什省」和「奧里薩省」衝擊最大,兩個省份總共有30多人死亡。

實際上,從這個月11號起,印度東部就不斷下雨。從10月11號到現在,「奧里薩省」多次發生淹水,總共造成54人死亡。受到水災影響,印度「東海岸」鐵路暫時停駛。

……..文章來源:按這裡


暖化腳步加快 格陵蘭融冰變瀑布

TVBS – 2012年12月6日 下午10:39

全球暖化的衝擊有多大,從冰川融化速度之快就可以看出來,格陵蘭擁有全球面積第2大冰川一群德國科學家調查發現,格陵蘭冰川每年消失300平方公里,格陵蘭地貌也因此逐漸改變,新瀑布形成越來越多,原本雪白冰封的土地,也慢慢變成可以耕種的綠地,當然也意味著,地球的危機逐漸降臨。

冰川快速融化,冰山崩解成浮冰在海面上漂流,格陵蘭擁有全世界第2大面積的冰川,但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消失。CNN記者:「北極圈的極冰,以讓人警戒的程度大量消失,每年消失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相當於115平方英哩,格陵蘭冰川可能完全消失,如果真的發生,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公尺。」

雖然格陵蘭冰川完全消失可能要好幾百年,但一群德國科學家未雨綢繆,在格陵蘭研究暖化對冰川的影響到底有多嚴重?陽光把雪白的冰川反射得更加刺眼,但冰川出現許多湛藍的海水,看起來很美,卻也是暖化的警訊,科學家用鑿冰器具在極地挖出冰棍,用肉眼就能看到暖化,對冰川的影響非常明顯。

科學家:「你可以看到很顯然,冰棍的表面已經開始融化,我以前從沒看過這種情況,我同事30年前來過,他也不記得當年有融化現象。」

如果冰川消失,格陵蘭將會如同它的英文名稱一樣,變成一片綠色大地,地球的危機對當地居民來說,卻也是新的商機

。當地農民:「這是草莓園,這裡種植的草莓是去年從荷蘭引進的,有很多種類。」

冬天變得溫暖,讓更多農作物能夠生存,包括馬鈴薯和高麗菜,在格陵蘭越來越常見,畜牧業者也沾光,暖化讓牧草和飼料產量增加,飼養牲畜的成本也跟著下降,但這樣的商機,生態專家一點也開心不起來。CNN記者:「許多(冰山)被染上藍色,這顯示在冰川形成的過程中,冰中的氣泡被擠出散到大氣中。」

格陵蘭冰川出現罕見的美景,融冰形成壯觀的瀑布,流下的卻是地球的眼淚。

……..文章來源:按這裡


彌陀設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站

作者: 蔡宗彥 | 臺灣時報 – 2013年10月26日 上午12:57

 〔記者蔡宗彥彌陀報導〕高雄市彌陀漁港全國首創於港口設置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站,如同小型氣象局進駐,全年無休全天候二十四小時把海上氣象資訊報乎漁民知,讓漁民出港前就可即時掌握海氣象,討海更安全。

 這座電子螢幕展示海上氣象狀況的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系統,是由彌陀區漁會全國首創,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和國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合作創設,昨天舉行揭牌儀式,由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黃清晢,以及漁會理事長、常務監事、漁民鄉親等共同揭牌。

 彌陀漁港的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系統,其海象資訊接收來自於設置於離岸七公里外海的一座資訊浮標,這座浮標直徑約二公尺,造價六百多萬,去年由第六河川局委由成大近海水文中心設置,主要為進行波浪、海流、風、水溫等即時觀測工作,以做為海岸防護標準檢討分析。

 彌陀區漁會為了服務漁民,於是爭取在港口(區漁會大樓一樓)設置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系統,藉由海上的資訊浮標傳輸海象、氣象資訊到展示系統,讓漁民出海前就可以即時掌握海況。

 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和第六河川局相當支持區漁會的建議,於是三方合作設置了即時海洋氣象資訊展示站,經費由成大近海水文中心支應,並設計、監造,海洋局和彌陀區漁會則提供網路專線、電力等支援。

 林子清表示,過去漁民出海作業往往是靠老天爺吃飯,只能憑藉經驗,收聽電台廣播或收看電視台氣象報告,漁民獲得海洋氣象資訊管道不足,對海上作業而言是極大的風險,設置氣象資訊展示站,不論是彌陀海域的即時資料,或是未來預測的海洋氣象資料,漁民在出海作業前,都可以透過展示螢幕直接獲得,大大增進海上作業安全。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公建納災保 台灣必走之路

作者: 劉品希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25日 上午10:19

台灣天災頻繁,為降低公共建設災後重建的成本,行政院災防辦公室已協調相關部會的意見,研擬天災保險政策,將道路、橋梁、高鐵等交通建設納入災害保險範圍,未來一旦發生天災,將由保險公司支付理賠金,以避免拖累國家財政。

◎台灣天災頻傳 政府巨額損失

台灣地震、颱風、土石流等天然災害頻傳,往往都是政府編列特別預算支應災損,造成國家龐大的財政負擔。

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政府通常都是「每遇到一個災害,就編一次特別預算」,自1999年以來,累計已達新台幣4,500億元的規模;其中,光是莫拉克風災,政府就編了上千億元,已排擠到其他項目預算。

◎政府將推天災險 分擔救災重建經費

李鴻源表示,他在擔任工程會主委時就已在構思,仿效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對重大公共工程與建設投保。一旦因天災造成損害,在一定額度損失下,由保險公司負擔賠償。他說:『(原音)我可以保一個額度,譬如我保上限就是500億,500億的損失以內,就是公司賠,500億以上,就是政府從口袋拿,但這一般目前保的大概都是交通的基礎建設,港口、機場、鐵路、捷運這些東西。』

李鴻源說,行政院災防辦公室已開始協調內政部、財政部、金管會等相關部會的意見,研擬天災保險政策,將道路、橋梁、高鐵等交通建設納入災害保險範圍。

不只李鴻源提出天災保險的構想,前行政院長陳冲日前也公開建議政府成立區域型聯合巨災保險機制,讓國內公、私部門聯手轉嫁災害風險。

◎增收益、盡責任 保險業者樂觀其成

對於政府投保公共建設,業者認為不但可以增加保費收益,還可善進社會責任,因此,紛紛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不過,業者也認為,若要將所有公共建設都投保,政府幾乎不可能負擔得起,因此,只能先從重點式投保做起;加上由於某些地段屬於天災來臨時必發生災害的地區,導致業者承保意願偏低或保費因而提高,因此,細節如何規劃仍有待進一步研商。一位不願具名的產險業者說:『(原音)因為其實現在只有想法說要投保,但還沒有講說要保哪些東西、要怎麼投保,其實並沒有。因為公共工程的範圍真的太大、太大了,因為我們出去的路就是公共工程嘛!也許政府機關會覺得哪一些是他比較想投保的,因為它的金額真的太大,所以我們現在也很難在政府單位還沒有明確表示之前,做太多的作法。』

若天災保險政策順利推動,相關單位未來可能得將保費編進總預算,但要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買保險」,還需要跟主計總處研商,並取得立法院的同意。

◎天災險紓財困 台灣必走之路

地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極端氣候已成為常態,不論是風速或是雨量經常來勢兇猛,使各國氣象單位無法準確預測,如何做好事前的防災工作或是完整的保險規畫,是政府及民眾都需重視的危機議題。

人類無法與大自然抗衡,只能選擇如何在災害降臨時,將人命傷亡及金錢損失降到最低,否則一味依賴特別預算、無上限的舉債,將難以維持國家財政健全發展,國庫吃緊最終仍得由全民買單。

天災保險的概念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台灣卻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台灣與他國情況不盡相同,但國外成功的經驗仍值得台灣借鏡,就像李鴻源所強調的,台灣一定要推動天災保險,這是現代文明國家必須走的路。

……..文章來源:按這裡


騙過最高法院! 夫妻假墜崖詐保1.2億

作者: 趙國涵 | TVBS – 2013年10月24日 下午5:29

史上最大的詐領保險金案!國90年,桃芝颱風過境,新北市金山一名建商許文同跟妻子,颱風天開車去宜蘭,但行經濱海公路時,車子墜落山崖,兩人從此人間蒸發,家屬要求賠償保險金,但國泰人壽認為,夫妻倆負債數千萬,5度投保,1年後就失蹤,懷疑假車禍真詐保提告,偏偏最高法院認為是意外,今天判賠6400萬,但官司定讞後,刑事局追查發現,許姓夫妻,潛逃大陸12年,妻子今年5月心臟病發死亡,假身分被揭穿,兩人不只騙過台灣的法官,也涉嫌總共詐領1.2億保金,創下詐領保險金案最高紀錄,預計週日遣送回台。

濱海公路旁,一台黑色轎車,摔下山崖,四腳朝天,車主卻不見蹤影,民國90年,桃芝颱風過境,新北市許姓男子颱風天開車載老婆去宜蘭出車禍,夫妻墜崖失蹤案,家屬認為兩人已經落海,要求保險公司理賠,雙方對簿公堂。記者趙國涵:「開車開到失蹤的許姓夫妻,老家就位於新北市金山,國泰人壽懷疑,這起找不到屍體的事件,是許家人想詐領保險金,打官司現在三審定讞,三名子女獲賠6466萬。」做媽媽的說,兒子媳婦失蹤後,後續交給三個孫子孫女負責,國泰人壽質疑,意外翻車,車窗沒破,沒屍體,加上夫妻負債數千萬,有詐保嫌疑,最高法院,選擇相信被害人,依法宣告死亡判賠,但案件定讞,警方才發現,失蹤的兩夫妻,車禍後潛逃大陸藏匿長達12年,直到今年5月妻子病逝,許姓男子提供假身分遭識破,講出真名給公安,刑事局發現女的怎麼「死了兩次?」,隱瞞12年的詐欺案,就此露餡。記者:「妳姓許對嗎?」失蹤男子許文同母親:「對啊。」記者:「兒子失蹤法院判賠6400多萬?」失蹤男子許文同母親:「我不知道,我兒子他們都不在。」記者:「你兒子都在台北工作嗎?」失蹤男子許文同母親:「對。」記者找到許姓男子老家,只剩老媽媽獨居,對於判賠隻字不提,其他子女和許姓男子的兒女通通不見人影,12年前這場車禍,如今根本是史上最大的詐保案,許姓夫妻成功騙過最高法院,6千萬到手,但仍逃不了,刑事局表示,最快27日將許姓男子遣返回台。

……..文章來源:按這裡


臥虎藏龍 氣象專家任水保志工

中央社 – 2013年10月24日 下午4:34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24日電)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水土保育志工各個身懷絕技,元老志工陳正改善用他的專業氣象智識,致力水保工作約20年。

台北市工務局副局長黃一平表示,大地工程處成立已3年,共計有154名水土保育志工,分別為貴子坑、內溝溪及內雙溪水土保持志工等3個中隊,他們用心守護大地,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多項獎項肯定。

大地處長黃立遠指出,水土保持志工平時提供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及內雙溪自然中心等地的水土保持及生態解說服務,同時也協助大地處推廣環境教育,防災教育宣導等工作。

首屆水保志工陳正改,在中央氣象局工作40年,負責天氣、颱風預報及防災部分,透過工作因緣際會投身志工行列,迄今已約20個年頭。

陳正改表示,志工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教師、工程人員或是園藝者都有,彼此互相交流學習,他也藉此獲益良多;此外,他也發揮自己的氣象專長,透過實際教具及實務操作,讓數據具體化,以生活化方式讓民眾了解氣象數字代表的意義。

為了幫助民眾更易瞭解水土保持重要性,貴子坑志工隊長張希雄說,將整理歷屆志工解說做成教本,再設計實際定點解說。

內雙溪志工隊長何浪誠也指出,未來解說將採定向遊戲法結合水土保育知識進行,例如像是直接取用在地植物甜菊和紫蘇,即可煮出最天然的花草茶,簡單方法長知識,又可增進和民眾互動。

大地處森林遊憩科長何明育表示,今年度參訪團體共計191團、參觀人次3萬6697人次。1021024

……..文章來源:按這裡


亞銀暖化報告 東亞百萬人恐被迫遷移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24日 上午10:07

亞洲開發銀行發佈最新全球暖化報告指出,如果不對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採取對策,否則到2050年為止,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甚至蒙古等東亞4國,恐怕將有一百多萬人被迫遷移。

報告指出,由於海平面上升,在東亞個國沿海23個城市生活的1千2百萬人恐怕將遭受洪水或大潮威脅。2010到2050年期間,中國大陸在最壞的情況下,每年將有102平方公里土地消失,105萬人將被迫遷移。日本也會有6萬4千人需要遷移。他們還面臨一系列的風險,包括海平面上升、暴風雨襲擊以及更為嚴重的干旱,預計將造成8千6百40億美元的資產損失。

亞銀還指出,預計東亞地區到2050年為止,每年需花費366億美元用於加固道路與建築物、修築堤壩等以減輕損失。報告認為,尤其在中國,建設堤壩等減輕損失的對策,所需費用低於未來的損失金額。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