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火山噴發 抵銷暖化效應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25日 下午5:49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 自2000年起,地球各地出現火山爆發,噴發出的物質阻擋陽光照射地球,無形中減緩了人類製造溫室氣體形成的氣候暖化現象。不過,其他學者也認為,除了火山因素外,海洋吸收熱能與太陽活動力降低,也是其中原因。

研究者指出,自1970年代起,地球溫度歷經急遽升高後,過去15年竟出現「減緩」現象,為了找出原因,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研究者山特,觀察自2000年起共20次火山噴發的紀錄後發現,溫度上升減緩與火山噴發有關,因為火山噴發出的物質會阻擋陽光照射地球,影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也就是說,火山噴發出的物質,反射陽光後會造成「低層大氣層」溫度微幅冷卻。

山特表示,「自1998年起,減緩暖化加劇的原因很多,從本世紀初開始活動的火山噴發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指出,1991年菲律賓皮納土坡火山大爆發是最明顯的例子。事後科學家發現,火山爆發使平流層阻光率提高了100倍,影響了之後15個月間地球的平均溫度。自2000年起陸續爆發的火山活動,在2000年至2009年之間,共提高了地球反射陽光效能7%。

但是,目前專家們都同意,地球依然邁向增溫突破攝氏2度的道路前進。因為在去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突破400PPM大關,而且還會以每年3PPM的速度增加,絕大多數是因為開發中國家大量燃燒煤來發電。

對於美國的研究結果,英國里茲大學氣候變遷教授佛斯特同意,火山噴發會減緩地球暖化,但他認為應該還有其他原因,例如海洋大幅吸收熱能或太陽活動力降低。

美國羅格斯大學火山與氣候專家羅巴克也表示,科學家應該繼續設法了解汙染、溫室氣體排放與其他自然因素,因為這些都與氣候變化有關。據了解火山噴發出的氣體,絕大多數是水蒸氣,其次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氫、氫及一氧化碳等物質。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研究:氣候暖化 北極變暗沉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19日 下午4:36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科學家研究發現,北極地區夏季融冰增加後,因為海水面積增加,並吸收陽光熱能,造成陽光反射率降低,讓北極不再雪白,反而變得暗沉許多。研究者指出,海水反射陽光的效率與海冰相差數倍,因此北極融冰現象,造成地球過度吸收太陽熱能,值得注意。

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者艾斯曼指出,北極過去一片雪白世界景象,隨著氣候暖化也開始「變色」,從衛星資料分析1979年至2011年,由於北極融冰現象讓海水面積增加,暗沉程度增加了8%,不僅如此,海冰面積縮水後陽光反射減少,使海水範圍擴大且增加吸收熱能,阻礙熱能散失氣體二氧化碳約25%的幅度。

艾斯曼說,北極照道理應該是一片結冰,只有夏季會開始融冰,進入秋季後又再結冰,但自1979年以來,北極每年9月融冰巔峰期,平均融冰面積9萬平方公里,被雪覆蓋的結冰面,相較海水能反射更多的陽光,因此當海水面積逐漸增加,海水吸收更多陽光溫度,海水溫度便上升。

據美國國家降雪與結冰數據中心表示,海水升溫現象也與反照率(albedo)有關。反照率是指物體表面反射陽光的程度,數據為零表示該物體可完全吸收陽光,1則表示會反射陽光。該中心也表示,海水反照率不到20%,但海冰卻可達70%以上。

其他科學家也曾推論,融冰會減少北極反照率,因此助長全球溫度升高。艾斯曼指出,1979年至2011年間,北極地區平均反照率從原先52%降至48%,降幅是原先預期的2倍。他也認為北極海冰短期內可能無法回到1979年的水準,但海冰每年都會變化,本世紀結束前,仍有可能出現「迴光返照」由減反增的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國際環境評論:暖化質疑派不會告訴你的事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4年2月17日 下午10:57

國際環境評論:面對全球暖化的可能成因──暖化質疑派不會告訴你的事

■倪世傑

1998年可能在你我腦海中並未留下什麼特殊的印記,頂多記得這是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的延續,但在台灣「去中國」的政治風潮下,印尼再次發生的排華暴動,恐怕也不可能成為台灣民眾的歷史記憶。甚至,全球暖化的議題也未能排上每個國家的議程,但這卻是地球近期以來最熱的一年。

許多全球暖化的質疑派要你相信,1998年最熱,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統計,1998、2005與2009年可並列自19世紀以來最熱的3年。這也是全球暖化質疑派刻意忽略的手法:欲使你相信,既然1998年最熱,表示之後都沒那麼熱,全球暖化只是一場由各國政府以及科學家所炮製出來的騙局。吾人可以相當簡單的提出其他證據佐證全球暖化問題的存在不容忽視,像是北極圈冰層變薄了、喜馬拉雅山的冰河大退卻了、各地極端氣候頻繁發生了、太平洋的小島國快被上升的海水淹沒了等等。但是,沒有那麼暖的問題畢竟也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即便這是一個由算術平均數引起的問題,卻值得吾人繼續去問,何以致此?

NOAA表示,2013年全球上層海水(海平面到海平面下2,000公尺)溫度更暖了。該單位所利用的統計項目不是用溫度,而是用熱能單位焦爾。在過去55年間,全球海洋每秒鐘大約吸收136兆焦耳的熱能,相當於2個廣島原子彈釋放的熱量,而到最近幾年,該數據提高到250兆焦耳。有鑑於海洋吸收熱能的能力遠高於大氣與陸地,因此,這幾年海洋已經呈現溫度上升趨緩的徵兆,但這絕不意味著全球氣候暖化的現象已經趨緩,而是海洋繼續吸收熱能的能力因為已經吸收太多而變差了。

另外一組專家則為暖化現象趨緩的現象提出了新的解釋。由英國南威爾斯大學教授英格蘭(Matt England)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確實,海平面到海平面下2,000公尺的溫度上升趨勢變緩了,這與溫度不斷上升的預期存在落差。但這是因為在南半球,從南美洲往澳大利亞吹拂的南半球信風(又稱貿易風)在最近20年間風力增強,導致上層海水溫度降低了0.1℃到0.2℃,但這個熱能並不會因此喪失,而是進入更深的海底。英格蘭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何過去15年間全球氣溫暖化的趨勢減緩。但問題仍舊未解決,這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暫停」中的暖化趨勢最慢到2020年將會停止,屆時,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將使上層海水的溫度再度變暖,甚至,而且很可能發生的是當信風減弱,海水溫度上升將帶動大氣溫度的上升,而那一次的增溫將更為厲害。

此外,也有研究者將地球暖化暫停的原因部分歸咎於太陽活動。美國國家大氣研究院(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研究員傳柏斯(Kevin Trenberth)表示,太陽活動力最強的時間在2000年,之後,太陽的運作開始衰退,較弱的太陽輻射能夠解釋10%到15%的全球暖化趨緩現象。當前太陽處於另外一個小型的活躍階段,太陽表面又出現了較為大面積的黑子活動,但卻相當可能是這一個小型活躍階段的尾聲。換言之,在2014年之後,地球可能會進入另一個小冰河期,英國拉塞福艾普頓實驗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太空物理學教授哈里森(Richard Harrison)說,1645年英國晤士河凍結可能再次發生。

包括大氣、太空物理以及海洋科學家等自然科學界對全球氣候變異的成因與可能的影響都產出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學科,但研究得領域與項目越多,越顯示出地球氣候體系的複雜程度。換言之,研究得越多,所顯示的是未知的領域範圍無限擴大,這當然是科學革命以來進行任何自然科學研究都會遭遇的問題。但在啟蒙運動之後,人類是否因為太過於相信科學具有解釋世界的能力,而當科學宣示自己也遭遇瓶頸時反而出現莫衷一是的困境?可能正是如此。根據皮優調查中心(Pew)的調查正顯示,在2013年中44%的美國民眾表示氣候暖化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但在2006年,該數值有59%。

然而,如同科學家所擔心的,一旦民眾質疑地球暖化是人為的,民眾就會支持並實踐過去的以燃燒化石能源為核心的生活方式。一旦這段暖化暫停期、或是可能發生的小冰河期過去了,屆時蓄積更多熱能的地球爆發的溫度上升,恐怕就不是2℃那麼簡單的了。(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圖說)阿根廷莫雷諾冰川(Perito Moreno glacier)一景,圖攝於2007年3月25日。(圖文/路透)

相關閱讀

【極端氣候陰霾籠罩下的2014】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510

【減碳才是硬道理── 氣候變遷的變與常】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364

【暖化的格陵蘭 轉機?危機?】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8042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文章來源:按這裡


【FOCUS新聞】「零碳交易」是什麼? 上海攬客祭新招

TVBS – 2014年2月7日 下午9:01

氣候暖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大陸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之一,霧霾始終是揮之不去的棘手難題!大陸承諾到2020年,要減碳40%到45%,除了對種工業有各種強制減碳計畫,也啟動「碳交易市場」,希望透過買賣碳排放權,誘導企業減碳,大陸一些民間企業,也自動加入「碳交易」行列,零碳咖啡、零碳保養品攻佔市場,雖然增加營業成本,卻也因為標榜「環保形象」,成為行銷手段。

穿梭上海著名的文創區,巷弄間都是撲鼻咖啡香,不過這一杯,來頭很響亮,號稱「零碳咖啡」。零碳咖啡老闆:「前期做宣傳時,我們打出宣傳說,我們是上海第一家零碳咖啡廳,有些客人、有些消費者就感到非常奇怪,什麼是零碳咖啡。」煮咖啡、開空調、有電燈,哪樣不用電?小咖啡館被設計精美的「零碳文宣」包圍,牆上的海報像教材,推銷達到「零碳」的交易流程。零碳咖啡老闆:「整個店鋪一些電啊,因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的二氧化碳,透過跟雲南的一些小發電廠合作,把我們二氧化碳的量抵銷掉。」簡單說,就是咖啡店為自己排出的二氧化碳付錢,支援節能產業。碳綠環保公司負責人:「這就是我們給這家咖啡店頒發的碳中和證書,這個期間排放的量為46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100棵成年楊樹長一年,才可以把這些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越來越多民間企業,加入「碳交易」行列,這家保養品公司,清一色綠色包裝,標榜「純天然」。零碳保養品負責人:「我們去盤查2013年有多少二氧化碳,計算出來是40噸的二氧化碳,包括我們的交通,坐計程車或者是飛機、或是分店所有的耗電,這些計算出來之後,我們怎麼做碳中和,我們選的是一個安徽的項目,他可以用桔梗來發電。」看起來,企業為了「碳中和」,得付出額外成本,但環保概念,更多時候,也成了行銷手段。保養品公司負責人:「我們做的碳中和項目,也是放在我們營銷成本當中了,因為這跟公司理念形象是契合的。」上海劇團:「我們二氧化碳的指數期貨將會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獲利空間。」上海甚至出現「零碳劇團」,精算一本節目手冊碳排放80克,一年大約10噸,連劇目都在宣傳環保,各式各樣的產業,加入「碳交易行列」。上海的碳排放交易,在2013年底開鑼,大陸規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要降低40%到45%,要吸引重工業減碳,大陸七省市先後打開碳交易市場,上海第一個成交的,是一家電力公司。上海電力公司主管:「我們首單成交是我們賣出2013年的配額5000噸,我們是以每噸27元成交的。」節約一噸媒,可以賺人民幣54元,但一噸煤的成本 ,少說600元上下,想靠買賣碳排放權賺錢,還是癡心妄想。上海電力公司總經理:「從目前它的價格和額度,對我們企業從推動、技術改造角度來說,這麼說吧,聊勝於無。」碳交易的公平性在環保界依舊爭論不斷,大陸雖被看好有實力成為碳交易第一大國,但2013年剛進入碳交易元年,怎麼健全市場機制,打帶跑,還在摸索中。

……..文章來源:按這裡


低碳飲食健康吃 多選用在地當季食材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1月23日 上午11:45(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多吃蔬食、少吃肉,真的好處多多!有鑑於近年來溫室效應造成自然環境異常改變,環保署於2008年通過「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議大家要「多吃蔬食、少吃肉」,不僅是因為健康考量,多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並減少肉類攝取量,就可間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起為地球降溫。

到底什麼是「低碳飲食」呢?成大醫院營養部陳秋盈營養師解釋,所謂「低碳飲食」就是選擇在地、當季及對環境友善的食材,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加工食品為例,食物的生產過程中,在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

又例如肉食生產過程中,需消耗大量水、土及其他資源 (生產1公斤肉類等於耗損7-15公斤穀物作飼料),因此多吃蔬食、少吃肉,不單是為了個人健康,也是最簡單的減碳方法。

陳秋盈營養師也強調,其實低碳飲食也可以「吃的健康」、「吃的均衡」!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民眾可以黃豆、黑豆、毛豆來取代部分飼養過程時間久的家蓄及家禽肉,另外多選擇當季及當地盛產的蔬果不僅可變換菜色,還可減少或避免農藥問題、並減少運送過程,進而降低身體負擔,達到健康的目的。

為了推廣減碳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特別設計低碳食譜,利用台南當地食材,烹調出低碳佛跳牆、蓮藕竹筍飯、綠棗煎餅、水果捲、菱角時蔬、豆漿養生火鍋、番茄襄肉、虱目魚糕、牛蒡糕等低碳菜餚,減少烹煮過程、避免食材浪費,提供民眾在過年期間,除了大魚大肉,也能搭配低碳食物,間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也期望婆婆媽媽們能將低碳食物融入平日飲食生活中,一起減碳救地球!

……..文章來源:按這裡


新型溫室氣體 破壞力超過CO2

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13日 下午6:2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類破壞地球的證據再添一樁!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報告指出,電子產業製程中,會排放出一種稱為「全氟三丁胺」的溫室氣體,進入大氣中促使環境暖化的速率,遠超過二氧化碳的7千倍以上。雖然科學家指出,目前該物質在大氣中的含量相較於二氧化碳仍然偏低,但呼籲未來各國政府單位應制定排放標準加以規範,避免暖化加劇。

多倫多大學研究者安琪拉表示,電子產業製程所排放的「全氟三丁胺」(PFTBA),在20世紀中期時就開始出現。「該氣體並非自然產生,同時它也是目前大氣中擁有最高輻射效率的分子。」輻射效率是指大氣中物質影響太陽輻射的量,換句話說,科學家已證實,全氟三丁胺在100年內促使地球暖化的程度,會是二氧化碳的7100倍。

目前科學家在多倫多地區測得大氣中全氟三丁胺含量為0.18PPT(1兆分之1),相較於二氧化碳的400PPM(百萬分之一),比例仍明顯偏低,因此,該物質並不會立即成為氣候變遷的元兇之一。

不過,美國太空總署氣候學家辛德爾表示,過去已陸續發現其他溫室氣體,很多都像全氟三丁胺一樣,雖然現在不普遍但未來卻有可能帶來極大的破壞力。「這次研究顯示,一旦這種新氣體大量產生,對氣候變遷將具有相當大的破壞力。」

這次研究也指出,全氟三丁胺是具有相當耐久性的氣體,在大氣中可以存留長達500年之久,而且不像二氧化碳能被植物或海洋吸收,目前地球上尚未發現有任何物質能吸附全氟三丁胺。除此之外,與全氟三丁胺相關而且可能催生溫室效應的化學物質,目前也尚未被大量研究。

全氟三丁胺主要是在電子業製造電晶體、電容器等設備時產生,過去曾為人工血液的成分之一,目前各國並無任何管制全氟三丁胺排放的規範。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科學家發現新溫室氣體 暖化能力強於二氧化碳7千倍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12月13日 上午5:01

摘譯自2013年12月10日ENS加拿大,多倫多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長時間存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其對氣候的潛在影響可能遠遠超越其他溫室氣體。這種溫室氣體叫做全氟三丁胺(簡稱PFTBA),是目前已知輻射效率最佳的化學物質。

輻射效率指的是一種分子影響氣候的效率。輻射效率乘以此分子在大氣中的濃度所得的數值,就是此化學物質對氣候造成的總影響。

PFTBA是人造的化學物質,不會自然產生。PFTBA從20世紀中起被應用在電子設備中,加在熱穩定和化學穩定的液體中做為導熱劑。「以100年為區間計算,一個PFTBA分子對氣候變遷的影響等於7100個二氧化碳分子。」

不同化合物停留在大氣層中的時間長短不同,決定了該物質對氣候影響的大小。PFTBA會長時間存在大氣中,可能長達數百年。而目前沒有辦法將PFTBA從低層大氣中移除,PFTBA只有在高層大氣中會被破壞掉。

「PFTBA能停留在大氣中非常長的時間,輻射效率極高;因此其全球暖化潛勢也極高。」研究者Angela Hong說。研究團隊成員Cora Young解釋:「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將特定氣體和相同質量的二氧化碳比較,造成全球暖化的相對能力。也是衡量一段時間內,溫室氣體對氣候造成累積效應的單位。」二氧化碳是最首要且影響氣候變遷最劇的物質,因此成為比較的基準。

這項研究由多倫多大學化學系的Scott Mabury教授主持,由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理事會提供研究經費,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Super Greenhouse Gas Discovered 7,100 Times Stronger Than CO2

TORONTO, Ontario, Canada, December 9, 2013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華沙會談 通過氣候協定原則

法新社 – 2013年11月24日 上午8:20

(法新社華沙23日電) 聯合國談判代表今天於延長協商期間,針對締結全球氣候協定的基石議題達成共識。這項雄心勃勃的全球氣候協定,預定2015年簽署,目的是避免危險的全球暖化。

在談判面臨破局之虞的一天後,與會代表在華沙通過修正文件,而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都表示,它們能接受修正文件。

環保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Institute)專家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各國談判代表及時獲致足以讓此進程繼續向前的共識。

自本月11日在華沙展開協商以來,富國和窮國一直針對誰該做什麼來抑制全球暖化相持不下。雙方陣營的衝突聚焦於抑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分攤責任以及如何資助弱勢國家等問題。

這項火藥味十足的談判,共有逾19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原定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2日17時閉幕。

24小時後,歷經華沙國家體育館為時1小時緊急協商,與會各國代表終於通過了邁向2015年氣候協定的大綱。引人矚目的是,談判代表把規定各國減排的「承諾」,修改成「貢獻」。

諸如中國大陸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反對提及任何「承諾」字眼,此承諾將同等約束富國與窮國,並未將以往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大抵仰賴燃燒化石燃料來驅動經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怪罪西方國家長期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地球面臨危境,堅持主張富國應肩負解決此問題的更大責任。

但西方國家則堅持主張,新興經濟體必須均攤公平責任,因為中國大陸如今是二氧化碳的全球最大排放國,印度則排名第4,僅次於美國和歐洲。

2015年氣候協定將是約束全球所有國家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首個公約,目的是限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以前僅上升攝氏2.0度。

科學家警告,按照當前趨勢,地球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攝氏4.0度或更高,勢必會引發更多災難性風暴、乾旱、水災和海平面上升等,重創貧窮國家。

預定2015年在巴黎簽署的氣候協定,將於2020年生生效。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會談 通過氣候協定原則

中央社 – 2013年11月24日 上午3:11

(中央社華沙23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談判代表今天於延長協商期間,針對締結全球氣候協定的基石議題達成共識。這項雄心勃勃的全球氣候協定,預定2015年簽署,目的是避免危險的全球暖化。

在談判面臨破局之虞的一天後,與會代表在華沙通過修正文件,而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都表示,它們能接受修正文件。

環保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Institute)專家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各國談判代表及時獲致足以讓此進程繼續向前的共識。

自本月11日在華沙展開協商以來,富國和窮國一直針對誰該做什麼來抑制全球暖化相持不下。雙方陣營的衝突聚焦於抑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分攤責任以及如何資助弱勢國家等問題。

這項火藥味十足的談判,共有逾19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原定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2日17時閉幕。

24小時後,歷經華沙國家體育館為時1小時緊急協商,與會各國代表終於通過了邁向2015年氣候協定的大綱。引人矚目的是,談判代表把規定各國減排的「承諾」,修改成「貢獻」。

諸如中國大陸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反對提及任何「承諾」字眼,此承諾將同等約束富國與窮國,並未將以往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大抵仰賴燃燒化石燃料來驅動經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怪罪西方國家長期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地球面臨危境,堅持主張富國應肩負解決此問題的更大責任。

但西方國家則堅持主張,新興經濟體必須均攤公平責任,因為中國大陸如今是二氧化碳的全球最大排放國,印度則排名第4,僅次於美國和歐洲。

2015年氣候協定將是約束全球所有國家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首個公約,目的是限制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以前僅上升攝氏2.0度。

科學家警告,按照當前趨勢,地球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攝氏4.0度或更高,勢必會引發更多災難性風暴、乾旱、水災和海平面上升等,重創貧窮國家。

預定2015年在巴黎簽署的氣候協定,將於2020年生生效。1021124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削減溫室氣體有困難 批日倒退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11月22日 上午10:14

新頭殼newtalk2013.11.22 鄭凱榕/編譯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19次締約國會議(COP19)的中國代表團副代表、同時也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21日與日本共同通信社等部分媒體會談。

劉振民明白表示,為因應2020年以後地球暖化而新設的國際架構之下,中國在達成溫室效應氣體的總量削減目標上有所困難。

在此之前,中國負責協商談判的官員對於2020年以後目標的內容,幾乎不曾提及。

劉振民雖然表示中國達成目標有所困難,但對於日本決定溫室氣體新的減少排放目標為「比2005年度減少3.8%」,較先前提出的標準後退一事,則加以批判,「對於曾經主導協商談判的國家政權輪替後,即下修減少排放目標一事,令人遺憾。」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先前報導,日本環境大臣石原伸晃(ISHIHARA, Nobuteru)20日在波蘭華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COP19)的部長級會議上發表演講,向世界各國宣布日本政府決定了到2020年度的新減排目標:「比2005年度減少3.8%」。

這個新提出來的目標,和日本民主黨執政時提出的「比1990年度減排25%」相比,增加3.1%,出現大幅倒退,因此受到了各國批判。石原解釋說,「新目標的數值或許看上去較低,但這已是將世界最高水準的能源效率提高20%,是具雄心壯志的目標。」

新目標假設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核電廠均不運轉,石原表示,「日本將在能源政策討論進展的基礎上修改評估,設定切實目標」。

石原同時強調,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08~2012年度)內,日本完成了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度減少6%的目標。他還表示,日本政府與民間將在2013~2015年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共計1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727億元)的支援。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