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雷達追蹤老鷹 精準預測路徑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4年1月12日 下午8:00

氣象雷達也能追蹤老鷹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中央大學和長榮大學,利用氣象雷達,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套觀測系統,可以在灰面鵟鷹、赤腹鷹過境台灣時,精準的追蹤他們的飛行路徑。

今年的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墾丁國家公園時,除了望遠鏡,坐在家裡打開電腦,也可看到鷹群移動的路徑,甚至還可以估算數量,就是這套墾管處和中央大學、長榮大學歷時5年合作的「猛禽遷徒資訊系統」,透過氣象局位於墾丁和台南七股的氣象雷達,過濾雲和雨的訊號,就可以掌握鷹群動態。

==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教授 潘貞杰==

鳥飛行的速度跟高度

我們可以把它跟

雲跟雨的速度高度

去把它區分出來

墾管處表示,每年過境墾丁的赤腹鷹和灰面鵟鷹約30萬隻,對愛鳥人士來說,是不可錯過的特殊景觀,以往都只能守在墾丁苦等,還不見得看的到,透過這套系統,未來不用再碰運氣了。

==墾管處保育課技士 蔡乙榮==

春季的部分

灰面鵟鷹的偵測率很高

可以掌握到鷹群在海面上

即將登陸的一個現況

秋天的部分

因為常常有低飛的現象

所以是在赤腹鷹過境期

可能這套系統目前提供的效能

會比灰面鵟鷹差一點

計畫團隊也開始規畫和日本琉球、菲律賓、大陸沿海地區的氣象站交流,應用這套系統,讓鷹群南來北往的遷徒路徑完整呈現。

記者綜合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李沃士盼加強兩岸氣象交流

中央社 – 2013年12月9日 下午8:53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9日電)中央氣象局副局長張修武今天拜會金門縣長李沃士討論加強金門氣象預報,李沃士建議加強兩岸氣象交流,讓氣象分析更準確。

張修武率同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金門氣象站主任呂正寬等人到縣府拜會李沃士,縣府消防局長楊肅凱也到場。

李沃士指出,颱風通過台灣後,警報解除,但金門仍在緊張中,可是台灣的媒體就不再注意颱風動向;台灣媒體對颱風動向採重點式報導,讓金門民眾感覺金門不被重視。

他表示,兩岸合作海上救難有實質性演練,這項區域合作可延伸到氣象合作,現在小三通氣象預報,大陸只發單邊性,透過氣象合作可有平台。

張修武表示,颱風通過台灣後仍有氣象特報,每個鄉鎮市的氣象預報。

李沃士提及大小金門間起霧影響交通船航行,且霧一下子就飄移,氣象站應建構金烈水道的霧監測系統,如添購儀器設備,縣府可協助。

張修武表示,可在岸邊豎立更多監測數據的看板,讓大家掌握狀況。呂正寬表示,小金門九宮碼頭能見度的儀器已進到金門,將與縣府港務處協調規劃設置地點。

楊肅凱指出,金門與大陸福建廈門間會發生一邊有霧、一邊晴朗的天氣,金廈氣象站應加強聯繫,以免小三通通航判斷受不正確因素影響。

張修武表示,兩岸中央氣象局已草簽合作案,踏出合作的第一步。1021209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大氣長河漫加州

作者: 撰文/戴汀格(Michael D. Dettinger)、殷格朗(B. Lynn Ingram)翻譯/張雨青 | 科學人雜誌 – 2013年3月2日 下午1:08

在海洋上空形成的巨大水氣帶,每200年會引起一次加州大洪水,而氣候變遷可能讓情況雪上加霜。

重點提要

■地質證據顯示,美國加州過去大約每200年就因暴雨而發生一次真正的大洪水。最近一次發生於1861年,加州因而破產。

■這類水患極可能是大氣長河所致。大氣長河是形成於海洋上方1.6公里處的狹窄水氣帶,綿延數千公里。規模較小的大氣長河,也經常襲擊加州以及其他國家的西岸。

■科學家以1861年的洪水為藍本,模擬了一個規模較小的巨大暴風雨,名為ARkStorm。他們發現,如果這樣的暴風雨降在今日的加州,可能迫使100萬人以上無家可歸,並造成4000億美元的損失。

■氣象預報員可以更準確預測大氣長河何時到來,以及巨大暴風雨可能帶來的災害,並改進一般暴風雨的洪水警報。

1861年耶誕夜,狂風暴雨從太平洋直撲美國加州中部而來。之後連續降下43天的大雨,雨勢片刻不減。豪雨很快就把內華達山脈沿加州東界而下的河川變成了滾滾洪流,淹沒所有淘金聚落與屯墾區。河水和雨水灌入加州遼闊的中央谷地,形成一片長約480公里、寬約30公里的內陸海,數千人因而喪生,而加州的80萬隻家畜有將近1/4溺斃。首府沙加緬度市區陡坡上的土石流傾瀉而下,整座城市泡在逾三公尺深的泥水中,州議會無法辦公,只好暫遷舊金山,六個月後,沙加緬度的水才退去,那時,加州也已經破產。

暴風雨若發生在今天,災情將更加不堪設想。中央谷地的居民超過600萬人,其中140萬人住在沙加緬度市。這塊土地的農作物年產值約200億美元,其中杏仁佔全球產量的七成,由於超抽地下水,這片農耕地有多處地層下陷10公尺,更容易淹水。科學家最近模擬同等級的風雨持續23天的結果,推估即使水患規模較小,仍會造成4000億美元的財物及農業損失,而且防災與疏散工作只要稍有差錯,就可能賠上數千條人命。

1861~62年的大水災是突發的異常事件嗎?顯然不是。針對大範圍沉積物的最新研究顯示,至少過去2000年來,這種災難規模的洪水每200年左右就會淹沒加州一次。在1861~62年的暴風雨中遭殃的,還有墨西哥北部、美國加州南部到加拿大卑詩省的沿海地區,慘況為史上之最。氣候科學家現在假設,當年的加州大水災以及發生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類似事件,起因都是「大氣長河」(atmospheric river),這現象你也許從未聽說過。科學家認為,加州還會再度變成一片汪洋。

來自熱帶的豐富水氣

大氣長河是大氣中的水氣長流,形成於大約1.6公里的高空,寬度只有400公里,卻綿延數千公里長,有時甚至橫跨整個大洋,例如太平洋。這些水氣輸送帶把相當於10~15條密西西比河的水量,從熱帶搬運到中緯度地區,行至美國西岸,撞上內陸山脈,例如內華達山脈,便被迫上升、冷卻並凝結成大量的降水。

有一種稱為「鳳梨特快車」(Pineapple Express)的暴風雨,北美西岸的居民早就不陌生。它們源自夏威夷附近的熱帶海域,每次來襲都帶來連續三到五天的豪雨或大雪,這正是大氣長河的表徵之一。根據最近的調查,每年襲擊加州的大氣長河多達九道,通常強度不足以釀成真正的巨大洪水,但即使是「普通」程度的風雨,對美國其他地區而言已經算得上是「暴風雨」等級,對於救難人員、防洪當局與水利管理部門都是一大挑戰。

大氣長河也為其他大陸的西岸帶來降雨,偶爾還會不按牌理出牌。例如2010年5月,一道異常的大氣長河從墨西哥灣北上美國東部的田納西州,帶來連續兩天無情的暴雨,使得那許維爾市發生大水患,奪走近30條人命並造成逾20億美元的損失。2009年英國南部與西班牙各地的大水,也是大氣長河的傑作。不過,我們最了解的是太平洋沿岸的大氣長河,最新研究顯示,由於全球暖化,未來這些水氣河流可能變得更大。

儘管大氣長河的破壞力驚人,科學家卻直到近年才發現,而且是個意外。

天上水龍

1998年1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環境技術實驗室啟動了加州登陸噴流(CALJET)計畫,目的是更精準預報侵襲加州沿岸的大型暴風雨。該實驗室的氣象學家芮爾夫(Marty Ralph)等人搭乘特殊配備的飛機飛到北太平洋上空,進入一個逼近美國的冬季風暴內直接測量。他們形容這個暴風雨是「噴流」,即高風速區。研究人員發現,單是這個才形成沒幾天的暴風雨,就攜帶了中緯度地區向北極移動的大氣中近20%的水氣。噴流集中在海面上方高達1.6公里的高空,地面上的傳統氣象觀測方式很難辨認出來。

同樣在1998年,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朱勇(Yong Zhu)與已故氣象學家紐威爾(Reginald Newell),從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擬的全球風與水氣模式中,察覺到不尋常的特徵。他們發現,在熱帶地區以外,所有朝兩極傳送的水氣中,平均約有95%集中在五或六道狹窄區帶內。這些水氣帶從西向東橫跨中緯度地區,隨機分佈在全球各地,為了描述這些水氣帶,他們創造了「大氣長河」這個詞。

大約同一時期,搭載新型特殊微波感測相機的人造衛星,首次針對全球水氣分佈提供清晰完整的觀測結果。影像顯示,水氣往往集中在狹長的移動廊帶,最常從熱帶地區的暖濕空氣延伸到熱帶以外、比較乾冷的地區。這幾條「水龍」從出現到散逸,為期數天到兩個星期不等。

想當然耳,研究人員很快就把這三個明顯互補的發現兜在一起。從那時起,科學家做了越來越多研究,只為把美國西岸的大氣長河弄得更清楚。他們還建置了配備有仰視雷達與剖風儀的新氣象站,以便進行監測。NOAA的水文氣象試驗平台計畫正深入內陸觀測,好弄清楚大氣長河到了內陸會發生什麼事。

運用這些觀測網絡所得到的數據,預報員更能從天氣模型中認出大氣長河,並且能更準確預測它們到達美國西岸的時間。最近幾年,有的暴風雨在登陸前一個星期就被發現。大氣長河也出現在用來預測未來氣候變遷的氣候模型中。預報員對自己的預測能力更有信心,跟過去相比,他們對超大豪雨的示警更為迅速。有了這些進展,防災應變的時間會更充裕。

……..文章來源:按這裡


罕見!深山突現龍捲風 民眾搶拍奇景

作者: 林耿賢 劉錦源 | TVBS – 2013年11月13日 下午1:32

台東縣10日下午有民眾目擊深山中出現了龍捲風,急忙記錄下這難得的景象,也讓民眾大呼實在太難得了,氣象專家也表示說,理論上深山也可能形成龍捲風,不過這樣的龍捲風倒真的也是第一次看過。

天空中灰濛濛的雲,突然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尾巴,往深山中延伸,仔細一看,這不是龍捲風嗎,10日下午一點多的時候,有一名台東海端鄉民眾,原本在魚池旁釣魚,突然看到遠方的深山,竟然出現了漏斗狀的龍捲風,所有釣客連忙記錄這難得一見的奇景。台東氣象站主任林壽賜(2010.10.29):「陸龍捲通常出現機率比較低,而且不容易到達地面,如果到達地面的話,它的破壞力非常的強。」台東出現龍捲風已經不是第一例,之前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但是深山中出現的龍捲風,倒是第一次聽過,氣象專家也表示,一般的龍捲風都是在海上出現較多,像這種深山龍捲風俗稱叫做陸龍捲,通常呈現漏斗狀 ,梅雨包覆著積雨雲,向下延伸而成,通常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大約都只有5分鐘就會消失。而陸地龍捲風出現的機率雖人比較低,但是如果繼續向下延伸到地面,恐怕會帶來嚴重的災害,台灣的地形不容易出現龍捲風,而深山龍捲風更是稀奇,一輩子都不一定看的到,所以也讓台東民眾感到特別驚喜。

……..文章來源:按這裡


GLOBE計畫 集氣象微資訊

中央社 – 2013年11月12日 下午2:02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2日電)台灣成為「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計畫(GLOBE計畫)」的正式會員,未來將拓展到30所國高中,集結眾多師生收集氣象資訊。

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天宣布,台灣從「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計畫(Global Learning andObservations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GLOBE計畫)」的「觀察員」升為「會員」。

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沛練表示,台灣居於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觀測氣象資訊。冬季的東北季風,會將中國大陸的沙塵暴、日本的污染物帶來;夏季的西南季風,則會吹來東南亞地區生質燃燒的污染物。透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雨水的酸鹼值,就能觀測到。

GLOBE計畫將在許多國高中設點,林沛練認為可和中央氣象局的氣象站互補,增加觀測密度。舉例來說,高雄市的小港測站位於空曠地區,量測到的數據,跟都市中的狀況還是有些微差距,這時高雄女中內的測站,就能發揮功能。

林沛練也指出,在全球暖化影響下,未來極端氣候狀況將是研究重點。例如豪大雨的瞬間雨量分佈往往不平均,可能差幾百公尺的地方就差很多,學生收集的資訊會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目前參與GLOBE計畫的6所學校,地理位置都相當有特殊性,師大附中位於大台北盆地正中心,可觀察熱島效應;武陵高中、高雄女中鄰近工業區眾多,專注空氣污染;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位於台地,降雨型態與土壤特別;羅東高中可觀測東北季風的影響;嘉義女中則是觀測西南季風。

另外,GLOBE計畫還有「生命教育」的功能。林沛練指出,透過定期收集氣象資訊,可以養成責任及「永續經營」的觀念,即便是颱風天、段考日,也不能中斷。

武陵高中教師莊元玲表示,現代學生坐冷氣車、住冷氣房,夏天外頭攝氏35度,一點感受也沒有,但參與GLOBE計畫,每天正中午在外頭測溫度,就會很有感覺,「讓活在虛擬空間的學生,與自然有所連結。」1021112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台最高氣象站 運補困難

作者: 【記者張聖奕╱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17日 上午12:00

中央氣象局氣象局玉山氣象觀測站(一般稱玉山北峰氣象觀測站),是全台最高的氣象站,由於位處高山無車可到,平日生活物資、器材除了靠直升機運補外,在天候不好或是經費不夠,就只能依靠步行進行運補,平均運補時間是一個月一次。

玉山北峰氣象觀測站位於玉山北峰三角點附近,標高超過三千八百四十四公尺,它不只是台灣氣象觀測的眼睛,更是台灣本島中地理位置最高的建築物。氣象站在一九四三年時,由日本人將員設在塔塔加鞍部附近的鹿林山遷移至與山北峰頂,作為太平洋戰爭氣象研究用,後來日本戰敗,氣象觀測站由我國政府接收,並於民國七十八年改制為玉山氣象站。

玉山氣象觀測站編制為主任一人,並有三位職員,平常固定三人左右駐守,其中兩位是工友,一位是職員。氣象局表示,職員以一個月為周期輪流上山進駐至於工友則是十五天換班一次,在氣象站內工作時,就是從事氣象研究與觀察記錄,所獲得資料透過電信傳遞傳回台北中央氣象局。國人常看到的玉山主峰樣貌,大都是由北峰往主峰方向拍攝而成。

曾經登過玉山北峰的劉先生回憶,要上玉山北峰一般由新中橫塔塔加鞍部上到排雲山莊過夜,然後隔天再由排雲山莊出發翻過玉山主峰後再前往玉山北峰,約兩天的行程即可到達,不過是屬於重裝的走法,若是輕裝前往的話,腳程快的一天就可到達;另外一個走法就是由東埔走八通關古道到觀高坪後再前往北峰。

玉山北峰生活不如平地舒適,平常為了維持正常運作,在前方山坡下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不過若是遇到下大雨、積雪覆蓋等,發電效能不好時就必須要靠燃油發電機進行發電,以維持觀測與資料傳遞、生活使用。

劉先生回憶,他在玉山北峰氣象觀測站住過一晚,當地的環境就是北峰氣象站外,前方有一塊空地架設許多觀測器材,至於停機坪則是位於屋後的一塊簡易平地,抵達的當天下午與第二天上午,都不時看到駐站人員出來抄錄觀測資料。他說,氣象站的飲食很簡單,而且水都是靠下雨累積,生活算是十分清苦。

辛在勤表示,玉山北峰運補若是經費與天候狀況、冬季時,就會以直升機運補,工友或職員上下班時正好有直升機的話就會搭直升機,若沒有的話就是走路上下山。

……..文章來源:按這裡


玉山觀測站難行 10小時險峻山路

東森新聞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1:16

台灣的氣象觀測歷史,其實從西元1885年就開始,散布在全台各地的氣象觀測站,許多都是歷史悠久,而台灣最高的建物玉山觀測站,您甚至很難想像這些工作人員,每次交替輪班時,都必須駝著十幾公斤,走10多個小時陡峭險峻的山路,才能抵達觀測站,把關天候變化。

清晨七點,台北氣象站的觀測,就從氣球開始,台北氣象站技士林志文:「這是降落傘,減少它降落的速度,才不會說就是掉下來砸到。」探空氣球、降落傘,主角是這探空儀,每分鐘三百公尺的升空速度,沒多久小小的圓點,消失在所見範圍內,台北氣象站主任游志淇:「可以上升到大概距離地表31.32公里左右的高度,那當然到這個高度左右它就會破裂掉,那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可以接受到每個不同高度的,溫度、風向、風速,甚至溼度的變化。」無線電傳回每個高度的天氣數據,一天兩次,一次花費一萬,更別提每半個月的臭氧觀測,等於把七萬塊放向天空,不過除了專屬任務,地面觀測也得確實記錄,從高山到離島,從城市到偏遠鄉鎮,全台28個氣象站,400多個觀測點,但您可能不知道,當中有個地方,路途竟如此遙遠,玉山北峰一號是台灣最高的門牌,海拔3858公尺。

人員每更替一回,就等於極致的體力考驗,因為從塔塔加登山口,得徒步到氣象站,順著陵線全長13公里,爬升1450公尺,身上駝著重物,至少要走十小時,玉山氣象站主任黃成健:「因為下雪的時候,它路面有些路面是很陡峭的,那事實上它整個碎石坡會結冰,所以走在上面的話,事實上都要做好安全的措施,一定要拉鐵鍊。」路途陡峭險峻,尤其雪地路滑稍不留神,就可能直接墜落山谷,2005年曾經因為大雪冰封玉山,氣象站雪白一片,室內沒有暖氣,只能燒木炭取暖,室外觀測儀器不是被雪覆沒就是結冰,得用熱水融化,玉山氣象站主任黃成健:「冬天要取水的時候,就必須要去水塔去鑿一個洞,然後把抽水機放到水池裡面,才能夠抽水,那抽完水之後,馬達還要馬上拿起來,不然結兵之後,就沒有辦法使用。」

六十年來玉山觀測站,就這麼一日一日的把所有氣象資訊傳遞回來,因為這裡正等著收集資料,這裡是氣象局的資訊中心,這些超級電腦,就是氣象局最重要的硬體資產,價值最起碼,好幾億的新台幣,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主任申湘雄:「如果建置完成的話,總共的速度是1212TFLOPS,比目前在使用的那一套,14個TFLOPS大概快了92倍。」價值將近五億的超級電腦,彙整所有氣象站觀測以及全世界資訊,24小時高速運算出數值,許多人靠天吃飯,但要知道老天心情好不好,土法煉鋼的觀測,專業人員的辛勞,才能補科技之不足,把天空伯的臉色摸個透徹。

……..文章來源:按這裡


美氣象預報呼籲政府支薪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6日 下午2:36

英文也可以玩藏頭詩。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氣象站工作人員竟然在氣象分析裡,藏著「請付薪水給我們」這句話。

預算案沒過,美國聯邦政府部份人員暫停上班,放無薪假,有些人員即使到了班也領不到薪水。

美國「國家氣象局」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氣象站,當地時間星期五早上發布的氣象分析,說的是當地氣壓、風速、雨量等變化。細心的讀者,把這一小段十一行的文字,從上到下讀一遍卻發現,這十一行的第一個字母其實是,PLEASE PAY US,「請付薪水給我們」。

氣象站表示,他們只負責預測、分析天氣,不討論「藏頭詩」。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象實務研習班 開課囉

作者: 【記者鄭沾誠/花蓮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3月19日 上午12:1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為增進國內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對氣象實務之認識,正確解讀氣象資訊及妥適應用,特以氣象防災及地震防災為主題,分別於北、中、南、東四區各舉辦說明會,以深化氣象資訊推廣與運用。

昨(十八)日在花蓮氣象站二樓會議室,此次氣象資訊宣導說明會,採分組互動式問答方式進行,以深入淺出的問題,讓花東地區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瞭解氣象資訊與運用之目的。分別由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氣象預報中心課長陳怡良講授地震災害應變及防範作為、氣象與防災,由林雨我組長講授媒體傳播與氣象預報及氣象法說明以及座談。

座談會中,科長謝明昌說出,為增進各界對中央氣象局氣象實務之認識,正確解讀氣象資訊及妥適應用,今年特別舉辦「一○二年度第一期氣象實務研習班」,透過不同氣象科學領域、多元實務之研習課程,俾便參與研習人員增廣氣象知識,此研習給予研習時數證明。報名對象由各機關團體從事氣象相關業務、防救災業務或媒體從業人員,採機關團體薦派方式報名。此研習課程,包括氣象監測預報、地震測報、氣象防災等具實務應用特色之課程及學成測驗。研習地點在台北氣象局建南辦公室,時間從四月三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六月十二日端午節暫停一次),每周三下午二時至五時,共計十二周,共計卅六小時。詳情請洽:艾寧靜技士:[email protected];聯絡電話:(02)2349-1018

……..文章來源:按這裡


成大參與歐盟海岸 防災計劃提升國內相關領域技術與能量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9月24日 下午4:15

全球氣候變遷讓海岸防災日益重要,國立成功大學因為在氣象變化與海岸溢淹研究中獲得國際高度讚許,成為台灣唯一獲邀參與歐盟防災研究的代表,成功進行科技外交。多位歐盟專家因而專程參訪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並研擬與成大簽署亞洲颱風研究合作方案。

(龐清廉報導)

  歐盟(European Union)於2007年透過研究架構計畫(the 7th Framework Program, 簡稱FP7)推動歐盟會員國和非歐盟國家間的跨國科技研發整合,其中因應氣候變遷發展海岸防災與管理創新技術,減緩以及防治可能發生的海岸溢淹災害的計畫(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safer European coasts in a changing climate簡稱THESEUS),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台灣唯一代表,並且每年召開相關研討會。

  今年因應氣候變遷創新海岸防災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功大學召開,由成大近海水文中心與行政院國科會共同主辦,會中共有來自德、荷、義、俄多位專家和國內學者發表十篇論文,共同討論海岸防災技術及其應用,同時參訪成大近海水文中心。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成立十五年來,已經建立嚴密的海岸氣象觀測系統與近海水文網,在台灣近海共設有十八個資料浮標站,十三座岸邊氣象站,十三個潮位站,二十四小時監測台灣周邊沿海波浪、潮流、海岸氣象等水文狀態,獲得的資訊與聯合國資料幾乎同步,準確性極高,並廣泛運用在海岸災害防治、海洋氣象預報、海難救助、海域活動安全資訊及漁撈養殖等方面。

  德國沿海氣候研究中心 (Centre for Materials and Coastal Research,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 Geesthacht, Germany) 主持人Ralf Weisse表示,成大近海水文中心的資訊非常完整,尤其台灣每年都有強烈颱風侵襲,颶風豪雨之下,累積可觀的防災經驗,歐盟組織正研究北海的波浪潮汐變化,北海與台灣海峽海象有相像之處,兩地的經驗可以互用;過去該中心會將北海觀測的資訊應用在離岸風力的發電使用,台灣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也可以參考北海經驗;同時該中心也將與成功大學合作進行亞洲地區的颱風研究。�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強調,藉由成功參與歐盟防災研究,除了可瞭解歐盟國家最新的海岸防災與管理之技術外,可借助彼此研發成果,發展適用於台灣的海洋環境監測技術以及海岸防災預警系統,提升我國「海岸防災」能量和防災技術。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