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鬧水荒 人類衝突升高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10日 下午5:42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世界到處水荒,水源的爭奪促使衝突加劇。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美國加州、中東、北非和南亞地區,將面臨世紀水荒。由於氣候變遷、農業用水量提高、人口增加等因素,地球上有數十億人口缺乏乾淨用水。美國國安報告發出警告,嚴重水荒、缺乏乾淨用水和水患等問題,將導致國家機器失靈、區域衝突提高。

【全球大缺水】
資料顯示,因為管理無方和過度用水,中東、北非和南亞等地區,接下來幾年將面臨缺水問題,而氣候暖化會使乾旱加劇,自2003年以來,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等兩河流域國家,已經失去了144平方公里的乾淨用水,幾乎等同於死海的水量。

伊拉克2007年曾有乾旱,為了解決缺水問題,農民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水源枯竭;在南亞,約有6億人口居住在東巴斯基坦、北印度和孟加拉的區塊,當地農地的使用率是世界上最高,多達75%的農民抽取地下水,水源的耗竭十分迅速,過去十年間,地下用水的抽取量,比1990年代高出了70%。

【美國與盟友都有困擾】
美國2012年的國安報告指出,尼羅河、兩河流域國家、湄公河、約旦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和阿姆河等流域的國家,有許多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它們在未來十年將面臨嚴重水荒、缺乏乾淨用水和水患等問題,將導致國家機器失靈、區域衝突加劇。

《衛報》報導指出,美國加州將面臨世紀水荒,居民的可用水量將減少20%,17個鄉村社區的水源即將在60天內枯竭,而市區的水源供應系統也難以提供居民足夠的用水。

加州缺水並非個案,據估計,由於氣候變遷、農業用水量提高、人口增加等因素,地球上數十億人口(大約每7個人就有1個人)缺乏乾淨用水,加州大學水文學家詹姆斯.法米葛雷帝指出,衛星圖片顯示,極地和赤道地區等水份充足的地區,變得比以前更潮濕,而中緯度的乾旱或半乾旱地帶,變得比以前更乾燥。

【水荒造成人類衝突】
太平洋研究所報告指出,缺水將導致人類衝突升高,非洲農村與城市地區、不同的種族間、水源上游和下游的居民,緊張關係會加劇,國際間衝突有國際組織和外交方法來處理,但因水源爭奪造成的國內衝突,解決的方式有限。

目前即將或正面臨水資源枯竭的國家或區域包括:美國加州、巴西、中東(伊朗、阿聯、約旦)、北非(埃及、伊索比亞)、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中國等。

……..文章來源:按這裡


加州嚴重乾旱 百日內上萬人恐缺水

作者: 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2月3日 上午11:25

美國西部面臨嚴重乾旱,主管加州水源調度的機構「加州水資源計畫」在上月卅一日宣布,這個攸關二千五百萬名居民的供水系統出現了水源不足問題,且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有更多人缺水。紐約時報指出,這是「水資源計畫」成立五十四年來首度出現的缺水危機。

紐時說,十七個鄉村社區的四萬名民眾,可能在六十到一百廿天之內就無水可用。氣象預報單位警告,今年可能是加州有史以來降雨量最少的一年。本月初州政府已宣布全州陷入乾旱,一些最大型的水庫水位都降到破紀錄低點,旱象還在洛杉磯地區造成野火。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加州水資源計畫的供水範圍是全加州三分之二人口的飲用水及四十一萬公頃的農田灌溉。

柏克萊加州大學地球科學教授英格姆說:「我們將面臨五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加州州政府官員說,已規畫了緊急供水措施;若情況惡化,很可能將針對房屋所有人及企業實施強制省水辦法,目前州政府要求民眾及企業自動減少用水百分之廿。在最糟糕情況下,將以卡車將飲用水運載到缺水社區,且將鑽井取用地下水。

……..文章來源:按這裡


代言飢餓30 楊丞琳親睹尼日糧荒

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20日 下午7:35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身穿印有「小米稻穗」特有圖案的T-shit及牛仔褲,歌手楊丞琳輕妝素顏與潘瑋柏一起為「飢餓30」活動代言。楊丞琳分享與展望會赴非洲的體驗說,前往非洲尼日才體會到什麼叫乾旱與糧荒,她呼籲台灣民眾發揮愛心,捐款支持世界展望會飢餓30人道救援行動。

「尼日位在西非撒哈拉沙漠邊,終年炎熱少雨,乾季常達8個月,」楊丞琳見證,今年尼日雨量不平均,原從10月開始的乾季提早了1個月,9月開始至今仍未下雨,土地乾裂,糧食危機一觸即發。

楊丞琳與潘瑋柏此次為世界展望會「飢餓30」代言,拜訪了加洛地與馬卡隆地等地區,潘瑋柏指出,他對這短短5天的行程有很強烈的感受,除了擔心當地的糧食不足外,也擔心當地孩子因腹瀉遭到痢疾與霍亂的侵襲。

潘瑋柏說,因為看到加洛地的吉林加村,一座供應1000人與牲口用水的淺井水質後,很難想像人喝的水在羊、驢的糞便汙染後,其穢物滲透到沙地中的水資源,使水充滿病菌,造成日後除了孩子們面對糧食不足,更要面對疾病困苦,活在台灣,若非親自體會,很難想像這種生活的困苦與不便。

「糧食銀行只是解決糧荒的方式之一,原本100包的小米,自10月份發放至今,已發出88包。」楊丞琳說,在馬卡隆地的邦加塔村,有別於傳統茅草蓋的穀倉,世界展望會蓋的糧食銀行,只能延長穀物的保存期限,現在僅剩下2至3成的存量,還得供應到明年6月,因此糧食不足將更加嚴重,展望會呼籲台灣民眾發揮愛心,捐款幫助他們度過糧食危機。

第25屆飢餓30人道救援活動,此在在楊丞琳與潘瑋柏的代言下,前往尼日親身體驗糧荒與乾旱的苦境,盼望自身的體會能夠影響台灣民眾,付出行動、捐款支持飢餓30人道救援行動,搶救世上面臨機荒的人們。

……..文章來源:按這裡


〈分析〉水源危機將摧毀全球經濟 賠上全球GDP才能解決

作者: 鉅亨網蘇嘉維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3年8月15日 下午10:01

《MarketWatch》主筆 Paul B. Farrell 分析預言,目前地球暖化的議題還逐漸延燒,2024 年的美國將更加深刻體會,石油汙染問題將不會是主要焦點,屆時嚴重的缺水及汙染問題,恐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危害美國未來的發展。

美國 GDP 衰退的跡象已逐漸醞釀,屆時該國本世紀 GDP 成長預測將會低於 1%。

若要解決此危機,美國納稅人將得付出 60 兆美元的研究成本才可能化解危機,但全球納稅人的總 GDP 也才近 70 兆美元。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研究人員預計此衝擊,需釋放 500 億噸的西伯利亞永凍土才可解決,倫敦《衛報》稱此危機將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定時炸彈。

■全球暖化是空談還是科學事實 亦或是石油巨鱷們的誤導?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Ernst & Young) 研究人員預估,世界仍有近 20%可採集的石油及天然氣,正蘊藏在北極底下,而石油巨鱷各個都拼命去爭取尚未開發的北極,因其石油公司每年價值 1500 億美元的年獲利,石油巨鱷們為保護自己的資產,絕對不肯對停止地球暖化的研究,付出任何一毛錢,任由地球暖化加劇。

美國雜誌《Foreign Policy》的記者 Bill McKibben 表示,對於阻止地球暖化,已經太遲了。石油巨鱷們不斷遊說國會,氣候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美國加州的《The Daily Pilot of Orange County》報導,共和黨議員 Dana Rohrabacher 甚至認為全球暖化根本是場騙局。

《ThinkProgress》的頭條報導,美國會議員 Steve King 深信氣候暖化只是想法,並非科學研究,儘管已有 97%的科學家同意氣候正在變遷,King 依然故我的在募款餐會上大肆的否認氣候正逐漸暖化的事實,美國富翁創立的 Koch-funded Americans 被指為挑起氣候議題戰爭的主兇,目的為保護其利益。(接下頁)

■美國人依舊否認暖化的事實 除非全球性的災難發生..

澳洲教授 Ethics Clive Hamilton 表示,要人們面對殘酷的現實,就好比要人們面對死亡一般,是很難一時被接受的,人們便會選擇忽略它。

一旦選擇了忽略,地球暖化的事實依舊不會改變,直到嚴重的影響人類,造成慘重的傷亡時,或許人類才肯認清事實。

暖化是全世界的議題,不單單只是在美國,缺水的問題將會摧殘人類與擊垮各國經濟。

■美國:沿海城市正不斷被海水侵蝕

去 (2012) 年超級颶風珊迪 (Sandy) 襲擊美國時,《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標題就寫「這就是全球暖化,傻瓜 (It’s Global Warming, Stupid)」,但美國人在災難結束後,很快的就忘了暖化的可怕。

近日,美國雜誌《浮華世界》的內文寫到,兩個美國有名的度假海岸 Malibu 與 Nantucket 的沙灘,正逐漸消失,住在沿岸的有錢人家甚至集資了數千萬美元,補充沙灘流失的沙、興建護堤及其他保護措施,為了拯救他們眼中珍貴的濱海景觀資產。

■這是一場人類對抗大自然的戰爭

美國雜誌《Rolling Stone》的某篇文章提到,海平面上升將會使原本繁榮的美國亞特蘭大,在本世紀末,整座城市都將浸泡在海水裡,且災難將持續加劇。

其他濱海城市,如紐約、舊金山,甚至是加州的矽谷目前都僅有老舊的防洪堤,若海平面上升,原有的防洪堤將會輕易的被擊潰。

■水資源缺乏正扼殺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

《BusinessWeek》警告,目前非洲城市面臨最危急的問題就是「缺水」,2050 年前,非洲將增加至 12 億人口。

2013 年,迦納有著 350 億美元的經濟市場,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8%,已連續 6 年高於薩哈拉沙漠以南所有國家的平均水平,但若是缺少現代自來水系統,恐將無法維持如此高的經濟成長。

美雜誌《Bloomberg Markets》警告,拉丁美洲政府為爭取灌溉農田及民生用水,未來將掀起一波水源戰爭,其各國領導人也以爭取水源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政見,拉攏選民支持。

《Time magazine》報導,中國在經過 30 幾年的經濟高度成長後,現在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當然包含惡臭且刺鼻的河流。

中國企業家 Jin Zengmin 表示,自從她姐姐死於癌症後,Jin 諷刺當地的環保部門主管,即便給他 3.2 萬美元,他也不敢在鄰近的河川游泳 20 分鐘,因為其河流充滿了垃圾,Jin說:「河川已被汙染。」,她認為如果中國人因為環境汙染而得了癌症,那麼賺在多錢又有什麼用呢。(接下貢)

■澳洲水源危機

《Rolling Stone》另一篇報導指出,標題為「The End of Australia」,該雜誌記者 Jeff Goodell 表示,如果想看地球暖化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去澳洲看看就對了,那裡的河流幾乎枯竭、珊瑚礁正逐漸死亡、不斷的森林野火與洪水侵襲著澳洲大陸,墨爾本大學的氣候研究專家 David Karoly 指出,澳洲目前的現況,就是警告著未來全球可能會發生的狀況。I■印度洋正被海水淹沒 政權動盪不安

《紐約時報》檢視了一篇文獻,名為《The Island President》,2009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前馬爾地夫總理 Mohamed Nasheed 向全球發出警訊,若海平面不斷上升,將會淹沒整個國家。而政治鬥爭的情況,在該國層出不窮,2012 年 Nasheed 因民意被迫下台。

■盛極一時的古代帝國 最終敗給水資源

《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的ㄧ篇文章指出,古代時期吳哥窟,當時居住人口曾高達 60 至 100 萬人,同時期的倫敦僅有 3 萬人口,當時的吳哥窟,甚至建立了龐大的供水系統,透過季風的影響,湄公河充沛的水源,支撐了其三角流域所需的水源。

幾世紀以來,吳哥窟的居民利用類似現今的自來水系統,進行灌溉、養殖及作為飲用水,但其龐大的系統,卻也逐漸帶來毀滅 12 世紀中期,一場洪水摧毀了他們的供水系統,百年之後,季風變得極不穩定,一場乾旱徹底摧毀了高棉帝國,西元 1431 年,泰國變得十分動盪不安,自此之後,政治權力就轉移到南方沿海城市。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專訪美國著名生態研究學家 Jared Diamond,他表示如果要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從歷史中的馬雅文明便可看見。

古代馬雅人口曾高達 2 百萬人,他們的智慧創造馬雅短期的盛世,但長期來看馬雅人卻是被自己的智慧所摧毀,馬雅文明的毀滅有以下幾種因素,氣候的變遷、乾旱、水資源管理的問題、土壤侵蝕、森林砍伐等。

當馬雅國王發現森林砍伐,會造成許多不良後果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同樣的,現代的美國政策正被有錢人及政客所掌控,就有如古代的馬雅國王一樣,只顧近利,不看遠果,高度的經濟成長,究竟要付出多少環境的摧殘。

《BusinessWeek》引述英國政治家 David Owen 的文章「The Conundrum」,內文提到西方國家高度的經濟成長,消耗了大量的石化燃料,排放了許多熱氣到大氣層中,即便許多環保政策的實施,如提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駕駛混合動力的汽車等,這些都不足以挽救,人類不顧一切的追求經濟成長才是主因。

貪婪的後果下,人類最終還是會摧毀自己,歷史就是這樣不斷的重演。

……..文章來源:按這裡


暖化 季節降雨差距拉大

作者: 【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3月14日 上午12:03

中央研究院觀測過去卅年氣候資料,發現全球暖化效應,使季節降雨差距明顯拉大,「乾季更乾,濕季更濕」,氣候環境更極端。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周佳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多個全球氣候統計資料,發現一九七九年至二○一○年間,每年乾濕季節降雨差距有拉大的趨勢,研究成果將刊登於下一期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e)」。

周佳表示,過去談論全球暖化,只著重總體雨量變化,近卅年來雨量增加相當有限,可能因此低估了暖化的影響。研究團隊結合氣候模擬和觀測數據分析,發現暖化造成的惡果,主要體現在區域、季節的降雨分配上。

周佳解釋,地表溫度增加後,水氣蒸發更為快速,大氣含水量也增,但「增的多、倒得也快」。研究發現,過去卅年濕季降雨量增加了二%到廿%,乾季則因不同的地理位置,難以一概而論,但整體而言降雨呈現減少的趨勢。

雖然暖化也會使全球降雨的「總量」增加,但研究發現溫度每上升攝氏一度,只會增加二%降雨量。周佳認為,未來雨量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降雨型態的改變,將對區域環境與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中央研究院發現,過去卅年全球暖化,使季節降雨差距明顯拉大。海島國家水資源調配,將面臨嚴峻考驗,水庫管理需重新思考。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地震來襲 石門水庫沒影響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1月1日 上午5:26

石門水庫並沒有受到昨天(10/31)地震影響,目前依然正常運作,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石門水庫大壩耐震強度在七級以上,並設有監測系統,地震震度四級就會啟動監測系統,以監測水庫結構設備是否安全。(李明朝報導)

花蓮在十月三十一日晚上發生芮氏規模六點三地震,位處在桃園縣的石門水庫並沒有影響,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水庫大壩耐震強度在七級以上,水庫同時設有許多監測系統,只要水庫受到地震震度四級就會啟動監測系統,以監測水庫結構設備是否安全,這次水庫大壩震度大約在三級左右,值班人員也檢測沒有發現異常現象。

其實水庫平日都會定期進行檢測,以確保安全,簡昭群表示,他們會就大壩沈陷量,變位量,漏水量,傾斜量等觀測,確保水庫安全無慮。

另外,簡昭群表示,對於石門水庫安全,也都會派員來巡視相關設備,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變遷Q&A】(39)旱災成因複雜 反饋機制加重極端氣候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10月23日 上午5:00

本報2013年10月23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雖然氣候變遷預期會造成全球平均降雨增加,但是降雨的時間與分佈也會有所改變,使得部分地區乾旱的機率增加。

然而,詳細的降雨分佈很難預測,部分原因在於區域性的氣候變化與大規模的大氣循環息息相關(像是噴射氣流),這部份較難以模擬預測。但仍有其他氣候模型指出,地中海、中美洲以及澳洲西部的降雨可能減少,但是並非所有的氣候模型都得到一致結果,高山或是雨林等區域性特徵都可能有所影響,加上自然因素的範圍過於廣大,因此仍具有不確定性。

讓情況更複雜的是,「雨量減少」(meteorological drought)並非乾旱的唯一原因。其他重要的還有「水文乾旱」(hydrological drought),因為地下水或是地表儲水域流失所造成;另外還有「農業乾旱」(agricultural drought)和「經濟乾旱」(economic drought),原因在於需要水的時候無法取得,而非缺乏水資源,在某些地方,這樣的影響其實遠遠大於缺水本身。

這些不同型式的乾旱彼此緊密相關,當然不同的國家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影響。2011年英國南部歷經氣候乾旱,導致水文乾旱,儲水系統水量遽減。當2012年春天雨量增加後,水文乾旱情況持續存在,直到儲水量增加。在此案例中,對於英國人的生活影響較為有限,但是若發生在於印度,一年的降雨都集中在季風雨季,即使是降雨地點或是時間長短的微小變化,都有可能造成農業上大規模的影響。

就像其他型態的極端氣候,乾旱發生時,大氣循環往往處於停滯的狀態。2003年歐洲發生的熱浪和乾旱就是因為停滯的大氣循環造成,導致上萬人死亡。當長時間持續高溫,土壤的水分蒸發,反饋機制將使得熱浪更加嚴重。經過計算,這些情況的發生機率會因為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而提高至2倍,而且可能會更加頻繁發生且嚴重。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2年10月18日),Will climate change lead to more droughts?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民調:女性長者較學生關心暖化

中央社 – 2013年9月27日 下午8:01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7日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天發布台灣民眾對全球暖化意識的相關調查,調查顯示,女性、長者和中南部民眾較關心暖化現象,學生則較不關心。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委由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徐美苓的研究團隊,調查台灣民眾的暖化意識,發現台灣民眾有8成5聽過氣候變遷,近9成(87.7%)民眾具有人類活動為地球暖化主因認知。

民調也顯示,台灣女性、年紀較大者及中南部民眾較關心暖化議題,也更願意採取生活中的減碳行動,學生群體則最不關心。

台達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說,針對學生群體最不關心暖化的現象,基金會將持續與學校合作舉辦節能教育活動,協助培養下一代暖化的危機意識。

此外,為喚起大眾對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台達基金會解讀「聯合國第五份氣候評估報告」,邀研究氣候變遷學者,剖析相關內容。

據資料顯示,聯合國在新完成的第5份氣候評估報告中,揭露過去30年是地球近千年來最熱的30年,人類使用化石燃料與開墾土地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累積下來已使全球從1880年來增溫攝氏0.85度。

最新氣候模式推估,若人類對溫室氣體無管制的情境下,到本世紀末全球均溫恐升溫4.8度。而台灣國科會先前預測,升溫衝擊將對台灣造成顯著集中降雨的問題,讓水資源調度面臨挑戰。

台達基金會「解讀聯合國第五份氣候評估報告專案小組」計畫主持人氣象專家彭啟明認為,暖化早已是事實,台灣政府或民眾接受暖化的意識很高,但卻缺乏實際執行力。因此如何藉由深度了解國際對氣候變化資訊,回頭解決台灣面臨的問題,是各界該努力的方向。1020927

……..文章來源:按這裡


解決水患 水保聯盟指檢討水保法比爭預算重要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9月5日 下午12:37

極端氣候發飆,中南部淹水成災,南部五縣市政府齊聲向中央爭取治水預算。然而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卻認為,淹水不只是天災也是人禍,做好水土保持比爭取治水預算重要,政府應正視水保法解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否則治水預算再增十倍也沒有用。

(龐清廉報導)

  康芮颱風引進豐沛雨量,中南部多個縣市淹水成災,處處泥流、平原成了汪洋。針對台南市等五縣市首長要求中央續編六年六百億治水預算,甚至提升至三年六百億,執行多項治水工程一事,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有不同見解。

  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黃安調表示,水患可以區分為流域水患、區域排水水患、地層下陷水患、建設不當水患四種,而流域水患則與上游過度開發、水保破壞息息相關。過去政府治水思維偏重於堤防加高、建造抽水站以及防砂壩工程,卻忽略了山坡地疏於管理和濫墾濫建。

  近年來中央一直推動水保法解編,全台集水區、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海岸線保護區都將一一解禁。目前水保法尚未解編,中央及地方對流域管理已是無能為力,幾乎每條河川都可看見過度開發導致土石滑落現象,曾文溪上游更是到處農業經濟行為,再多防砂壩仍然阻擋不了水庫淤積,水保法解編後,後續亂象更令人擔憂。

  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因而要求政府應深切檢討水保法解編的負面影響,確實做好流域管理及水土保持,禁止不必要開發行為,杜絕人禍才能減輕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天災。

……..文章來源:按這裡


肯亞新發現!70年份的巨大地下水源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9月12日 上午9:38

新頭殼newtalk2013.09.12 鄭凱榕/編譯報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1日發表,飽受嚴重乾旱所苦的肯亞北部圖爾卡納(Turkana)地方,發現了巨大的地下水源。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這個地下水源的蓄水總含量,相當於肯亞全國年度水消費量的70年份之多,可能即將完全改變肯亞與水相關的所有事務。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12日報導,這個地下水源是由衛星與雷達調查發現。這個調查工程日本政府也有提供資金協助。預計未來將會朝著水資源的實際活用,作為今後發展研究的目標。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方網站報導,這項地下水源的發現,是在11日於奈洛比召開的國際水安全會議的開幕式上公布。是由UNESCO領銜的「地下水資源的調查以減緩非洲乾旱」(Ground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for Drought Mitigation in Africa Programme,GRIDMAP)計畫,肯亞政府是合作夥伴,日本政府則提供財務資金上的援助。

這次的調查使用衛星探勘技術,發現了2個含水層(Aquifer):洛提奇皮盆地含水層(Lotikipi Basin Aquifer),以及洛德瓦爾盆地含水層(Lodwar Basin Aquifer)。接著UNESCO實際以鑽探的方式確認含水層的存在。但是必須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認水資源的總量與品質。這項科技結合了遠端探知技術、地震學與傳統的地下水資源的資訊,才能在短時間內在如此大範圍內探知並特定地下水資源的所在。

其中,洛提奇皮盆地含水層位於圖爾卡納湖的西部,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沙漠湖。洛提奇皮本身就有潛力成為肯亞的戰略水資源儲備。

洛德瓦爾盆地含水層較小,但也足以成為圖爾卡納縣府─洛德瓦爾發展所需的戰備儲水。

另外還有3處的含水層已經在圖爾卡納的其他地方發現,但尚未以鑽探技術確認,而且也必須以其他科技評估。為了加強含水層更精準的評估,以及對於肯亞經濟發展的可能貢獻,仍須進行更多的研究。

肯亞人口4千1百萬,有1千7百萬人缺乏安全的飲水,2千8百萬人沒有合適的衛生盥洗設備。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