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火山噴發 抵銷暖化效應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25日 下午5:49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 自2000年起,地球各地出現火山爆發,噴發出的物質阻擋陽光照射地球,無形中減緩了人類製造溫室氣體形成的氣候暖化現象。不過,其他學者也認為,除了火山因素外,海洋吸收熱能與太陽活動力降低,也是其中原因。

研究者指出,自1970年代起,地球溫度歷經急遽升高後,過去15年竟出現「減緩」現象,為了找出原因,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研究者山特,觀察自2000年起共20次火山噴發的紀錄後發現,溫度上升減緩與火山噴發有關,因為火山噴發出的物質會阻擋陽光照射地球,影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也就是說,火山噴發出的物質,反射陽光後會造成「低層大氣層」溫度微幅冷卻。

山特表示,「自1998年起,減緩暖化加劇的原因很多,從本世紀初開始活動的火山噴發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指出,1991年菲律賓皮納土坡火山大爆發是最明顯的例子。事後科學家發現,火山爆發使平流層阻光率提高了100倍,影響了之後15個月間地球的平均溫度。自2000年起陸續爆發的火山活動,在2000年至2009年之間,共提高了地球反射陽光效能7%。

但是,目前專家們都同意,地球依然邁向增溫突破攝氏2度的道路前進。因為在去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突破400PPM大關,而且還會以每年3PPM的速度增加,絕大多數是因為開發中國家大量燃燒煤來發電。

對於美國的研究結果,英國里茲大學氣候變遷教授佛斯特同意,火山噴發會減緩地球暖化,但他認為應該還有其他原因,例如海洋大幅吸收熱能或太陽活動力降低。

美國羅格斯大學火山與氣候專家羅巴克也表示,科學家應該繼續設法了解汙染、溫室氣體排放與其他自然因素,因為這些都與氣候變化有關。據了解火山噴發出的氣體,絕大多數是水蒸氣,其次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氫、氫及一氧化碳等物質。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暖化 升高冬季死亡率

作者: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三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5日 上午12:00

聯合國官員表示,全球暖化造成地球氣溫升高,可降低冬季的高死亡率,但英國今天有一項研究認為死亡率會升高,因為極端氣候將更常見。

根據預定下個月發布的聯合國(U.N.)報告草稿,整體看來,氣候變遷將危害人體健康,但「正面影響包括稍微改善部分地區,因寒冷天候造成的死亡及發病情況,因為嚴寒天候將變少」。

不過「自然氣候變遷」期刊上,一份研究報告表示,英格蘭及威爾斯等地,冬季死亡率可能不會因為氣候較溫暖而降低。

根據這份報告,氣溫因溫室氣體排放從寒冷變為溫暖,冬季氣候將更變幻莫測,可能會導致死亡率升高。

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ofExeter)主導研究的學者史達登(PhilipStaddon)告訴路透社,研究發現可能可套用在其他位處溫帶地區的已開發國家。地球溫度升高,溫帶地區受極端氣候衝擊的風險更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研究:暖化不會降低冬季死亡率

路透社 – 2014年2月24日 下午1:25

(路透華盛頓23日電)聯合國官員表示,全球暖化造成地球氣溫升高,可降低冬季的高死亡率,但英國今天有一項研究認為死亡率會升高,因為極端氣候將更常見。

根據預定下個月發布的聯合國(U.N.)報告草稿,整體看來,氣候變遷將危害人體健康,但「正面影響包括稍微改善部分地區,因寒冷天候造成的死亡及發病情況,因為嚴寒天候將變少」。

不過「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1份研究報告表示,英格蘭及威爾斯等地,冬季死亡率可能不會因為氣候較溫暖而降低。

根據這份報告,氣溫因溫室氣體排放從寒冷變為溫暖,冬季氣候將更變幻莫測,可能甚至會導致死亡率升高。

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主導研究的學者史達登(Philip Staddon)告訴路透社,研究發現可能可套用在其他位處溫帶地區的已開發國家。地球溫度升高,溫帶地區受極端氣候衝擊的風險更高。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按這裡


暖化暫緩 可能與火山爆發有關

法新社 – 2014年2月24日 下午6:05

(法新社巴黎23日電) 最新研究今天指出,火山噴發可反射陽光的粒子至大氣層中,稍微有助在過去15年間抵消人類碳排放的影響。

1998年來所謂的暖化暫緩時期,向來是氣候變遷懷疑派與主流科學家爭論不休之處。

溫度的確一直上升,自有紀錄以來14個溫度最高的年份,有13個年份是在21世紀,不過增幅不及人造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程度。

懷疑論者以預期和實際溫度的差異為理由,表示人造全球暖化現象是心理恐慌與科學錯誤下的產物。

不過,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Geoscience)中的研究指出,火山爆發有助解釋暖化似乎減緩的現象。

研究團隊說,火山爆發出的硫磺粒子反射陽光,有助於降低低層大氣層溫度。

根據研究團隊數據,1998年至2012年間的預測與實際測量溫度當中多達15%的差異,可歸因於這些懸浮微粒。

研究主筆、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桑德(Ben Santer)告訴法新社:「1998年的『暖化暫緩』現象有不同成因,像是21世紀初期火山爆發,造成降溫。」

不過火山在「暖化暫緩」爭論中並未居於要角,主要是因自爭論1998年開始以來,並沒有火山大規模爆發,而小規模的火山爆發影響較難測量。

研究也指出:「目前還需要更多觀察懸浮微粒在火山噴發時的特性。」(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球地表暖化停滯 學者歸因信風異常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2月13日 上午5:02

本報2014年1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過去十年間,全球暖化停滯的現象引起暖化論正反兩派的爭論。但新研究發現,過去十年間全球暖化停滯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太平洋上異常強烈的信風將地球表面熱能鎖在海洋。

強烈信風攜帶熱量入深海

這項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計算出全球表面的淨冷卻效應約在0.1C至0.2C之間。研究顯示,太平洋上風速突增的信風將地表熱能鎖在海洋中,減少進入大氣中的熱能,足以解釋全球暖化停滯的現象。

1970年代地表平均溫度快速飆升,但是2001年後卻趨緩。澳洲和美國學者組成研究團隊分析其中原因發現,太平洋中部和東部風速驟增的信風,將表面的溫暖海水帶進深海,進入大氣中的熱能因而減少了。

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委員會(IPCC)的2013年氣候報告針對暖化停滯的解釋是,地球正經歷「太陽極小期」,而且全球超過90%的多餘熱能被海洋所吸收,並未逸散到大氣中。

研究主要作者、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氣候學者Matthew England則說,雖然太陽安靜期和氣膠粒子也和暖化停滯有關,強烈的信風仍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發現過去20年間,風速的增強足以把大量的熱帶入深海,這段時期風速增加的幅度是一世紀內最大的。」

海洋暖化未趨緩 溫室氣體終將勝出

過去20年信風風速增加幅度是前80年的兩倍,使得東太平洋降溫,並連帶讓其他地區溫度也下降。研究認為,如果信風持續發威,十年間暖化仍會繼續停滯;不過,如果信風回到長期平均風速,全球又會開始快速暖化。

「就算風速繼續增強,溫室氣體的影響遲早會超過風速的緩解效應,」England說,「一旦風速減緩,熱能會散出得非常快。21世紀內,暖化冷卻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溫室氣體最終還是會勝出。」

England說,造成太平洋信風加速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明,但有一種說法是印度洋暖化。

CSIRO海洋與大氣研究研究所小組負責人Steve Rintoul博士則說,「雖然地球表面暖化停滯,但海洋的暖化並未趨緩。氣候系統的自然變異雖說明了短期間的變化,卻不足以代表長期的氣候改變。10年20年的暖化加速或減速,仍無法代表長期的氣候變化。」

【相關文章】


深海作緩衝 延緩氣候暖化腳步


研究:太平洋吸熱抗暖化機制只是一時緩衝


海洋生物往極圈移動 暖化規模震驚科學家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4年2月10日),Global warming 'pause' due to unusual trade winds in Pacific ocean, study finds

……..文章來源:按這裡


研究:太平洋信風減緩暖化

法新社 – 2014年2月10日 下午6:20

(法新社雪梨10日電) 最新研究今天指出,太平洋信風在過去12年減緩全球暖化,但只是暫時現象,氣溫仍會上升。

這項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氣候變遷」(NatureClimate Change)的研究指出,從美洲吹向西太平洋的赤道低壓帶強風會帶動太平洋環流。

研究主要作者英格蘭(Matthew England)表示,如果信風持續增強,在太平洋表面較溫暖的海水會聚集於海平面下,將溫室氣體吸收到的熱能封鎖在太平洋深處,使得全球暖化趨緩。(譯者:中央社實習編譯陳映璇、藍凱俐)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有史以來第6熱!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4年2月6日 上午8:56

新頭殼newtalk2014.02.06 鄭凱榕/綜合報導

世界氣象組織5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3年是自1850年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0個年份之一:排名第6熱,而且最熱的14個年份中有13個發生在21世紀,這再次證明了全球變暖的趨勢。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5日報導,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的資料顯示,2013年與2007年並列為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第6熱的年份,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比1961到199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0.5℃。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Michel Jarraud)表示,在2012年,美國記錄了較高的年平均溫度,但2013年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是最熱的一年。
  
雅羅說,「世界各地變暖的狀況並不是整齊劃一的,但總體變暖的趨勢是不可否認的。由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增多,全球氣溫還會持續升高。」
  
根據記錄,到目前最熱的年份是2010年和2005年,其次是1998年。1998年氣溫較高是受到了聖嬰現象(El Niño)(又稱「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聖嬰現象能夠導致氣候變熱,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則相反,導致氣溫降低。2013年並沒有受到聖嬰或反聖嬰現象的影響。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暖化肇災 台北短中長期挑戰大

台灣醒報 – 2014年2月5日 下午6:16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綜合報導】由於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位處低窪盆地的台北市,短期面臨颱風、水災,中期面臨地震與海嘯,長期則面臨低窪區淹水、爆潮等氣候挑戰。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呼籲政府及早著手做短中長期的防災準備!除了消極避災外,世界資源研究所也建議建立一座「永續城市」,是因應氣候暖化的長期且積極的步驟。

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許多低漥島嶼國家跟城市正面臨被淹沒的危機。台灣首都台北市就處於低漥盆地,汪中和表示,短期而言,台北市面臨颱風、豪雨、水災、山崩、土石流、高溫熱浪;中期則是地震及海嘯,長期會面臨海岸低窪區開始淹水、爆潮威脅增加,最終必須大規模搬遷。

【建立台北防災系統】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公布調查,台北市有登記戶口人數是270萬2千人。汪中和提醒,台北市未來一定要往外疏散跟遷移,需要做好「知災、防災、避災、救災」工作,也就是建立災難意識及基礎知識,從個人、家庭,乃至社區都需要有防災圖、急救包,政府須協助建立永久性安全區域、訓練救難組織和志工。呼籲個人及政府都應提早因應預備。

汪中和指出,去年9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氣候會議發表的報告顯示,自1980年開始,地球溫度每10年以跳躍式速率上升,「人類在未來百年的時間中,只有一個命運,就是地球溫度會不斷上升。」

【永續城市因應暖化】
全球近一半的人住在城市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近7成由城市「貢獻」,7成中大部分是因交通運輸產生,城市如何因應暖化帶來的衝擊,其實全球早已熱烈討論。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除了消極避災外,建立一座「永續城市」是因應氣候變遷長期且積極的措施。

世界資源研究所以美國前紐約市長彭博為例。原本以閃閃霓虹燈、塞車、酒吧等名聞世界的大蘋果紐約,2007年已開始推動「規劃紐約:更綠更偉大」。

紐約以保育濕地、嚴加取締柴油卡車跟怠速車、收取過路費跟塞車費來降低交通壅塞等相關政策,目前已讓紐約成功降低自2005年碳排放的16%,離2030年減低30%的目標已相去不遠。世界資源研究所認為,今年1月被任命為聯合國城市與氣候變遷特別大使的彭博,不僅成功打造綠色永續城市,也樹立良好的政治聲譽,延長政治生涯。

……..文章來源:按這裡


新型溫室氣體 破壞力超過CO2

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13日 下午6:2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類破壞地球的證據再添一樁!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報告指出,電子產業製程中,會排放出一種稱為「全氟三丁胺」的溫室氣體,進入大氣中促使環境暖化的速率,遠超過二氧化碳的7千倍以上。雖然科學家指出,目前該物質在大氣中的含量相較於二氧化碳仍然偏低,但呼籲未來各國政府單位應制定排放標準加以規範,避免暖化加劇。

多倫多大學研究者安琪拉表示,電子產業製程所排放的「全氟三丁胺」(PFTBA),在20世紀中期時就開始出現。「該氣體並非自然產生,同時它也是目前大氣中擁有最高輻射效率的分子。」輻射效率是指大氣中物質影響太陽輻射的量,換句話說,科學家已證實,全氟三丁胺在100年內促使地球暖化的程度,會是二氧化碳的7100倍。

目前科學家在多倫多地區測得大氣中全氟三丁胺含量為0.18PPT(1兆分之1),相較於二氧化碳的400PPM(百萬分之一),比例仍明顯偏低,因此,該物質並不會立即成為氣候變遷的元兇之一。

不過,美國太空總署氣候學家辛德爾表示,過去已陸續發現其他溫室氣體,很多都像全氟三丁胺一樣,雖然現在不普遍但未來卻有可能帶來極大的破壞力。「這次研究顯示,一旦這種新氣體大量產生,對氣候變遷將具有相當大的破壞力。」

這次研究也指出,全氟三丁胺是具有相當耐久性的氣體,在大氣中可以存留長達500年之久,而且不像二氧化碳能被植物或海洋吸收,目前地球上尚未發現有任何物質能吸附全氟三丁胺。除此之外,與全氟三丁胺相關而且可能催生溫室效應的化學物質,目前也尚未被大量研究。

全氟三丁胺主要是在電子業製造電晶體、電容器等設備時產生,過去曾為人工血液的成分之一,目前各國並無任何管制全氟三丁胺排放的規範。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科學家發現新溫室氣體 暖化能力強於二氧化碳7千倍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12月13日 上午5:01

摘譯自2013年12月10日ENS加拿大,多倫多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長時間存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其對氣候的潛在影響可能遠遠超越其他溫室氣體。這種溫室氣體叫做全氟三丁胺(簡稱PFTBA),是目前已知輻射效率最佳的化學物質。

輻射效率指的是一種分子影響氣候的效率。輻射效率乘以此分子在大氣中的濃度所得的數值,就是此化學物質對氣候造成的總影響。

PFTBA是人造的化學物質,不會自然產生。PFTBA從20世紀中起被應用在電子設備中,加在熱穩定和化學穩定的液體中做為導熱劑。「以100年為區間計算,一個PFTBA分子對氣候變遷的影響等於7100個二氧化碳分子。」

不同化合物停留在大氣層中的時間長短不同,決定了該物質對氣候影響的大小。PFTBA會長時間存在大氣中,可能長達數百年。而目前沒有辦法將PFTBA從低層大氣中移除,PFTBA只有在高層大氣中會被破壞掉。

「PFTBA能停留在大氣中非常長的時間,輻射效率極高;因此其全球暖化潛勢也極高。」研究者Angela Hong說。研究團隊成員Cora Young解釋:「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將特定氣體和相同質量的二氧化碳比較,造成全球暖化的相對能力。也是衡量一段時間內,溫室氣體對氣候造成累積效應的單位。」二氧化碳是最首要且影響氣候變遷最劇的物質,因此成為比較的基準。

這項研究由多倫多大學化學系的Scott Mabury教授主持,由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理事會提供研究經費,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Super Greenhouse Gas Discovered 7,100 Times Stronger Than CO2

TORONTO, Ontario, Canada, December 9, 2013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