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對付暖化,必須採取行動!

作者: 邱慕天、陳正健、王一中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1日 上午11:02

歐巴馬:對付暖化,必須採取行動!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陳正健、王一中綜合報導】「我絕不會讓你們這一代和未來的世代,生活在一個已無可救藥的受詛星球!」美國總統歐巴馬於6月25日在喬治城大學「氣候變遷」的露天論壇中提出「未來的能源安全戰略」。他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未來將秉持著經濟增長與地球保育兼顧的原則,採用更多節能方針,減少汙染能源、轉向綠能經濟、提升硬體抗災能力,並領導國際間這場對抗氣候變遷的戰鬥。

以下為歐巴馬氣候變遷演說全文:

「1968年聖誕節前夕,全世界從電視轉播看見阿波羅8號上的太空人首度登陸月球。他們從那裡為我們描述他們所見,並且誦讀了聖經《創世記》:「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他們拍下的影像,翻轉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那是美麗得令人屏息的地球影像;大理石般閃耀的藍色海洋、綠樹、棕山,朵朵白雲掠過其上,從月球表面冉冉上升。

儘管在今日,人們對地球的太空景象早已習以為常,請想像我們第一次從太空看到自己的家園和星球時的震撼。請想像那對當時還是孩子的我和其他人是什麼感覺。即使是太空人也感到吃驚,太空人洛爾說:「這叫人明白我們在地球上擁有的一切。」

在同一時期,我們開始探索太空,科學家們研究地球大氣層的變化。科學家漸漸了解,從1800年以來,二氧化碳這類的溫室氣體會吸附熱氣,燃燒石油也會在空氣中製造二氧化碳,這早就不算是新聞。但是在1950年代後期,「美國國家氣象局」開始測量在我們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他們擔心某一天這將會破壞那使地球養生宜居的微妙平衡。他們年復一年地察覺到,大氣層的碳污染指數正劇烈增加。

數十年來的科學報告顯示,地球正經歷一場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巨變。

人類生存巨變

有史以來最熱的12個年頭都在最近的15年內出現。去年,某些海洋地區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北極冰帽的融化也是史上最劇,發生速度之快,遠超過於大多數科學模組的預測。

在遠古時期就有旱災、火災和洪水。但我們知道,現今的世界比以往還要熱,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紐約港口的海平面,比一個世紀前高了一英尺,雖然並不是它創造了珊迪颱風,但確實在它的推波助瀾下,使我們這個最宏偉的城市深陷愁雲慘霧,且成了水鄉澤國。

2012年是我們歷史上最熱的一年,中西部的農田遭受自從1930年「黑色風暴事件」以來最熱的旱災炙烤,接著是有史以來最潮濕的春天。西部的野火燒掉了比一個馬里蘭州還大的區塊。就在上星期,在阿拉斯加的熱浪,使得當地氣溫高達華氏90度。

這些事件造成許多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園和失去生計,數以千億計的緊急醫療和救災行動耗費了社會成本。事實上,那些已經感受到氣候變遷威力的人還無暇辯駁和否認它的存在,他們忙著面對惟恐不及。消防員正在和更長的野火季節奮戰,聯邦和各州的官員也為著抗災的預算焦頭爛額。我也必需與內政部、農業部等幕僚開會,思考如何支付火災季節逐年升高的費用。

農夫們前一年看到農作物枯萎,另一年則被大水沖走。更高的食物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山區居民擔心較少的積雪無法吸引遊客,山底居民則憂慮他們的飲用水源何來。美國人因著無所作為而自作自受;他們上漲的保險費用、州稅和地方稅,都是用以支付災害重建的成本。

人類是暖化元兇

所以,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行動。壓倒性的科學證據已經不容辯駁。97%的科學家們,包括那些原本在駁斥著數據的學者,都認定地球暖化的問題,人類是元兇。

所以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在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之前,鼓起勇氣採取行動。我們的答案將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單單對你我而言,更包括你我的子孫。身為美國總統,身為一位父親,身為一個美國人,我在此說,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我拒絕把一個無可救藥的受詛星球留給未來的世代。這就是為什麼我今日要宣佈一個新的國家級氣候行動計畫,我在這裡徵求大家的幫助,來支撐美國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國際領導者地位。

去年我上任後,我們政府宣誓2020年以前要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比2005年時還要低17%的水平。為此,我們挽起袖子進行這項工作。我們使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提升了一倍。在2025年時,我們車子的油耗里程率也將提升一倍。

未來能源安全戰略

在喬治城大學這裡,我要推出我的未來能源安全戰略。由於業界的才華,我們的能源正在邁向自給自足的康莊大道。在喬治亞州與南卡羅萊納州,我們正在進行暌違卅年的新核能電廠建案。

18年來的頭一遭,美國能源的自給率,將超過向他國進口的比率。如今,我們已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我們正在生產能源。它們並不是用於海外出口,我們的經濟也因為這些發展而提升,創造了新的國內就業機會;此外,我們的碳汙染也因此降到最近二十年來的新低。從2006年開始,美國的「減碳量」超越了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此刻感受著高溫烈日,提醒了我們還有許多未竟之事。

在我的國情諮文中,促請國會提出一個跨黨派、市場導向的方案來解決氣候變遷,就如同數年前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一同合作的專案那樣。我希望看到它付諸實行,我也樂意與任何人合作來實現它。

現存的挑戰並不會因為政黨僵局就放過我們。它需要我們即刻面對。而我的應對方針是:減低二氧化碳污染、保護我們國家不受氣候變遷影響,引領世界來對抗改變中的氣候。

計畫首先將致力於減碳,方式是藉由改變我們使用能源的方式,減少使用汙染性能源,使用更多的乾淨能源,在經濟上努力降低能源的浪費。

〈空氣清潔法〉出爐

43年前,在1970年,國會一致通過了〈空氣清潔法〉,這是一個好的法案。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新科技保護空氣不受汙染,也就能保護我們的健康。讓我們仔細想想,它在參議院全票通過。在眾議院以375票對1票的比例通過。我沒有去查這一個反對的人是誰,但這年頭即使要議會投票決定一個郵局的正式名稱都很難得到這麼多票,就夠了。

這個方案在共和黨總統執政時期所通過,並由另一個共和黨總統所鞏固,是曾經獲得兩黨共識的議題。

六年前,最高法院裁定溫室氣體是汙染物,如同〈空氣清潔法〉所認定的一樣。2009年,環保局認定溫室氣體對民眾健康和福祉的危害是多重的──從更嚴重的空氣汙染和更頻繁熱浪──因而將它列入管制。

今日,美國大約40%的碳汙染源自我們的發電廠,但現在聯邦法律居然沒有對這些發電廠的碳汙染量做出規範。完全沒有。我們限制了水中和空氣裡的有毒化學物,例如汞、硫酸和砷,但是發電廠仍無限制的大放送碳汙染物到空氣中。這是不對的!

所以今日,為了我們孩子和所有美國人的健康安全著想,我要求環保局開始限制發電廠碳廢棄物的含量,為新的和已存在的發電廠制定新的汙染標準。

各州早已動員

我同時也要求環保局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以彈性化的方式為不同的州制定不同的標準,並且尊重許多州、市,和企業已經展現的變革性管理運作。事實上,許多能源公司已經開始工廠的現代化,產生了新的工作需求。其他的能源公司則轉向燃燒更乾淨的天然氣,而不是造成汙染的石油能源。

約有十幾個州已經開始實施或正在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計畫來降低碳汙染;超過25個州已經設定了節能目標;超過35個州已為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設立目標;超過1000個市長已經簽定了減碳協定。提高汙染限制並不是什麼新的想法,現在反而是華府應該要跟上全國腳步的時候。這就是我們打算要做的。

有些利益團體和他們在國會的盟友會告訴你,這些環保措施將使你們失業和危害美國經濟,尤其會對美國的自由企業造成損害。每當在政府倡導環保計畫和更高標準,用以保護空氣、水,和我們孩童健康的時候,他們都會跳出來發表那樣的言論,我知之甚詳。但他們從來沒有說對過。

舉個例子來說,在場的年輕人應該不知道在1970年,霧霾如何對我們的城市造成危害,當時我們決定透過〈空氣清潔法〉來反制。當1979到1980年我在洛杉磯求學時,人們甚至無法出門。夕陽看起來美不勝收,卻是因為空氣受到嚴重汙染所致。

破除利益團體疑心病

然而當我們通過〈空氣清潔法〉來去除霧霾時,一些悲觀者認為新的汙染標準將會不利於汽車工業。但是事實上,這個咒詛並沒有成真。我們的空氣變得更乾淨了。

1990年,當我們決定要處理酸雨問題時,他們說我們的電費將會上漲、電燈將會熄滅、國家的經濟將會受害,他們說這是「安靜的死亡」。這些沒有一件的真的發生,並且我們也大幅降低了酸雨。

這些攔阻行動的本質就是一種疑心病,對美國的企業和美國創造力沒有信心。這些批評者似乎認為,當我們要求企業領導變革、創新、降低汙染時,企業不是無能就是無心去做。但事實真的是那樣嗎?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歷史。

過去我們限制塑膠裡的致癌化學物質和汽車含鉛燃料時,塑膠工業和石油工業並沒有因此而消失。美國的化學家發明了更好的替代物。當我們逐漸淘汰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時,冰箱、冷氣機和除臭劑並沒有因此消亡。美國的工人和商人知道如何在降低對環境破壞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產品。

幾年前,我們設立的新燃油標準並沒有對汽車製造商造成傷害。美國的汽車工業改良了,並且在五年之間以最更快的速率銷售世界上最好的汽車,並且推出更多混合動力車款、更多的充電車款和更節能的車款供給每個人選擇。

所以,回顧歷史,它教導我們的重點在於,我們不需要看衰美國工業,不要看低美國製造工人,不要以為我們在「下一代的健康」和「美國經濟的健康」只有一個選擇。

環保經濟可得兼

舊觀念認為我們不可能同時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成長,但是在美國,我們總是透過新科技、科學和研發來破除那些觀念。

今日,我們使用了更多乾淨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提供了數十萬的工作機會。我們減低了能源浪費,節省了大家的油錢和荷包。於是我們現在的經濟規模還比20年前成長了60%,而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回到了20年以前。

顯然,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不是二擇一的問題,而是可以同時做到的。我們必需照顧我們的小孩和保護未來;我們必須擴展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只要我們無懼於未來,把握未來,我們就能做到。

此外,最近還有超過500家企業,包括通用汽車與耐吉都發表了〈氣候宣言〉,聲稱針對氣候變遷展開行動將是「一個21世紀絕佳的經濟契機」。沃爾瑪正努力達成降低20%碳污染的目標,並且邁向100%的可再生能源。沃爾瑪的努力值得鼓勵。但仔細想想,如果這些對商業沒有幫助,甚至對股東的利益有損,這間美國最大的公司和零售商會願意這樣做嗎?

低碳並且乾淨的能源可以是未來數十年的經濟引擎。我要讓美國人來一起建造這個引擎。我要讓美國人來建造那個未來,就從此刻的美國開始,這是我們無可逃避的任務。

過渡時期的戰略

有一件事我想要讓大家了解,我們並不是要馬上停止石油燃料。若是這樣做,我們的經濟運轉將無法好起來。過渡到綠能經濟需要時間。但當那些悲觀論者又開始亮出那些老伎倆,說美國能源供給會因此降低時,大家儘管告訴他們,美國的石油產量正達到15年來的高峰。真相是,我們所面對的能源和氣候挑戰無法靠著鑽油來解決。

過去我曾提出以上所說的各種能源策略;我們的能源策略不能僅只繫於石油的增產,更遑論僅只仰賴一條新輸油管的建造。

我知道在建造油管的議題上存在著許多的爭議。奇士通油管的計畫是從加拿大瀝青砂廠輸送原油到墨西哥灣的煉油廠。這個案子已經到了國務院審查的最後階段。過去事情都是這樣做的,但我需要清楚說明的是,奇士通油管的建造,必須確實是立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而唯有在確知這個計畫不會嚴重加劇碳污染的條件下,才會符合我們的利益。對氣候變遷的效益和衝擊將是評估此案的核心關鍵。

我們現在不但石油自給量是全球最高,潔淨的天然氣產業也是世界第一。儘管天然氣的使用也有爭議,但是至少中程看來,我們必須持續強化美國作為天然氣生產大國的地位,原因就在於天然氣不只提供了安全且便宜的能源,同時也降低了碳排放。

聯邦政府所支持的科技,幫助企業提升了天然氣開採的效率和質量。我們會持續地進行產官合作,使得開採更加地安全和乾淨,以確保沒有甲烷的排放。我們也將投注人才在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優化上,使乾淨的能源能造福更多的家庭與企業。

天然氣將創造工作機會,也降低許多家庭的電費負擔,它更是能夠維繫我們產業和有效減低碳污染的過度性能源;同時,我們企業會努力開發和應用新技術,以支持未來更潔淨的能源經濟。

零碳的風力與太陽能

由此帶到降低碳污染的第二種方式,就是更多地使用清潔的能源。在過去的四年裡,我們將零碳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效能提高了一倍。風力發電現在為1500萬戶供電,這同時意味著許多與產製風力渦輪機相關的工作機會;還有安裝太陽能電板的機會。現在太陽能電板比數年前的供電成本更低,卻能提供4倍以上的供電效能。

我知道一些華府的共和黨人仍然無視這類工作機會,但他們應該打電話回家問問──因為國內有75%的風能是在共和黨選區生產的。可以解釋為什麼去年,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和愛荷華州的共和黨政府,幫助我們為風力發電產業擴大抵稅優惠(愛荷華州有將近4分之1的供電來自於風能)。生產線上有數以萬計的優質工作機會,值得我們努力爭取。

中國以及德國等國家都在全力發展潔淨能源。但我相信美國製造是世界頂尖。我希望美國能贏得這場比賽,但是輸贏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成為參賽者。

所以我今天所宣布的計畫,將使我們取自風力和太陽發電量再次翻倍。從今天開始,我將指示內政部放行更多的私人再生能源公司在公家土地上營運,以期在2020年時能滿足600萬個家庭的電力需求。

全美能源最高的美國國防部,未來將在基地裝設可供30億瓦電的的再生能源發電廠,這樣的電量相當於燒3百萬公噸的煤。

另外,有數十億美元的稅金正持續補貼一些史上獲利最高的企業,新的預算將要求國會終止對石油公司的賦稅減免,轉而投資未來導向、製造乾淨能源的公司。

推動節能方針

第三種減少碳污染的方法,就是減少能源浪費。不論是在車上、在家中,或是在上班時。我們過去設下對碳排放量的要求,意味著到了2025年左右,我們轎車與卡車的耗油里程將能夠提升一倍,你可以免去一半的加油次數。我們將共同降低碳的汙染。在這樣的成就基礎上,我們也將首次對大卡車、巴士、旅行車等訂出節能標準。在未來幾個月,我們就會與卡車製造商再次洽談,為新世代車種做好準備。

我們在居家和上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了總量的3分之1。好消息是,能源的革新不單降低了污染,也同時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製造與安裝新型燈光、門窗、感應器、家電都需要人力,並且一勞永逸的節省了我們每個月的電費。因此我們針對電冰箱和洗碗機等家電立下了耗能標準。今日我們企業正在設計更有效率的電器,降低碳污染,並且為消費者省下數千億元電費。

聯邦政府自然也必須以身作則。我今天很驕傲的宣布聯邦政府各單位在我上任後已經減少了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因此我在今天將立下新的目標:在未來7年,聯邦政府將會邁向再生能源供電比例達到20%的目標。

我們也鼓勵私人資金不要袖手旁觀,而是一起注入節能產業的投資。在2020年,家電新規和聯邦政府新規相加的節能效益,將使碳排放量減少30億噸,這幾乎相當於今天能源業半年的排放量。

我知道這些新措施聽起來實在無趣,不過如果你想想,未來光在洗碗一件事上的改變,就能帶來相當於「十年樹木」的效益,而且是76億株樹。這是值得做也應該做的事。

提升硬體抗災能力

如此,減少污染能源、轉型到綠能、降低經濟上的能源消耗,就是我們要前進的方向。這個計畫將使我們更快達成目標。但是我也要坦白說,這不是一蹴可及。事實是,二氧化碳的汙染已經在我們大氣層中累積數十年,就算美國人全部也一起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可預見的未來地球還是會持續暖化、海平面仍然將繼續上升、風暴將更為強烈。現階段只是踩下車子的煞車,你必須完全靜止後才能換檔後退,還要一些時間才能使碳排放更穩定。

在這段期間,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這個計畫將保護美國經濟重要的部份,並且為無可避免的氣候災變做好準備。全國各州與各城市早已各自著手應對。邁阿密海灘正在強化供水系統,防止鹹水滲透的問題。我們也與佛羅里達州合作,力圖回復佛羅里達大沼澤這個天然的淨水供應系統。

德州以共和黨為主的議會,也通過將投資保護水源,過去曾發生長期乾旱影響工作,並迫使一個城鎮用卡車運水解決缺水問題;紐約市正在強化其520英哩河海岸線的堤防,以抵擋更頻繁、更劇烈的風暴。 我們從珊蒂颶風和其他災害學到,我們必須建造更智能、更有韌性的基礎設施,使它們能禁得起更為猛烈的風暴,以保護我們的家庭和企業。 這代表我們必須建造更堅固的海堤、天然屏障、電纜架、自來水系統以及燃料供應。

我送到國會的預算包含了發包這些建設的預算,聯邦單位會按照這個計畫,監督那些使用民脂民膏的建案,確保它們的品質足以抵禦強洪。

我們會支援有抗旱和防洪需求的社區,減少森林火災的風險、保護沙丘和濕地,主要是它們帶有綠地和災害天然屏障的雙重身份。

我們還要向大眾公開政府的氣候數據和NASA氣候衛星影像,讓各城市與各州能評估不同氣候情況下的風險,使我們不會因低估天災威脅而浪費錢在耐久度不足的建項上。

美國要領導全球

政府已預備好支援全美各地已在著手進行的工作,目的不僅要減少碳污染,更關乎在氣候災變中的自保。但是各位都明白,沒有一個國家能獨自解決這個挑戰,即使美國這樣的強權也不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計劃的最後一部分,是要讓美國起身領導這場國際間對抗氣候變遷的戰鬥。

這不是私心──這個世界仍然期待美國挺身而出。當我幾年前在與土耳其的年輕人對談時,我收到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有關世界部分人所面臨的挑戰,而是關於全人類所面對的氣候變遷挑戰,以及美國所應當扮演的角色。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第二大碳排放國,作為一個在推動創新和科學突破方面擁有無與倫比能力的強國,世人在危機時刻,依然仰望著美國扮演關鍵角色發揮作用。 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我們肩負獨特的使命。而我今天列出的方案步驟表明了,我們願意承擔這個使命。

儘管美國去年所有的碳排放下跌,全球碳污染卻上升至創紀錄的新高。 這是一個問題。 發展中國家正在消耗越來越多的能源,全球數千萬步入中產階級的人們自然會想要購買自用車和冷氣,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當你與貧窮國家對談時,他們會說:你過去也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我們為什麼不能使用呢?

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的是,這些國家比美國更無法承受氣候變遷的攻擊。他們的損失不會亞於我們,甚至還可能更加慘重。

跨越製造污染的發展

一些碳排放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將不得不採取行動,與我們一起迎接這個挑戰。我們的所作所為動見觀瞻,但我們必須讓他們也一同挺身而出。我們與他們在商業上競爭,但是我們也共享一個地球。 使這個星球維持可居,是我們必須肩負的任務,否則我們將會一起承受苦果。

因此,為了幫助更多的國家過渡到乾淨的能源,並幫助他們更快地達成目標,我們將與私人企業合作,將民營部門掌握的技術竅門,應用在轉型使用天然氣的國家。我們已經動員了數十億美元的私人資本,在世界各地推行綠能計畫。

從此刻起,除非世上一些最貧窮的國家真的沒有可行的發電方式,或是除非他們肯部署碳回收的新技術,否則我將不再挹注政府資金在海外新建的燃煤電廠上。我也呼籲其他國家一齊加入努力。

我也將指示施政部門展開環境友善產品與服務的全球自由貿易談判,包含綠能技術,以幫助更多國家快速從污穢的發展階段中過渡到全球低碳經濟的團隊中 。他們不必重蹈我們發展模式的覆轍。

我們也加強與中國、印度和巴西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合作。 例如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我達成了一個重要的協議,將共同逐步減少危險化學物質「氫氟碳化物」的生產和使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還計畫採取更多措施。這些會帶來改變,也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最後,我的行政部會將加倍努力,致力與全球合作夥伴達成新的國際協議,以具體行動來減少碳污染。四年前世界各主要國家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同意,將在2020年前達成減碳目標。 兩年前,我們更擬定了一個新的擴大協議,將適用範圍延伸到2020年以後,並納入發達國家以外的全球所有國家。

跨國與跨職業階層的合作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格局遠大的協議,因為這波挑戰的格局非同小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普遍性的協議,讓每個國家都能發揮它的功用;我們也需要一個有彈性的協議,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我們能走到一起,並把事情做對,我們可以為你們這一代人描繪有永續性的未來。

這就是我的計劃。我今天宣示的行動,也是向全世界強力放送一個信號,表明美國已預備好放手一搏打擊碳污染。我們將繼續用典範的力量來領導,因為這就是美國一直在做的。

我堅信美國能、也必將在21世紀領導這場戰鬥。但我們所有人必須各司其職。我們需要科學家設計出新的燃料、我們需要農民種植新的能源作物、我們需要工程師發明新技術、我們需要企業製造和銷售這些技術、我們需要在高科技、零排碳的生產線上操作的工人、我們更需要為這個新綠能世代打地基的建造者。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美國與世界各地有許多人會遭受流離的陣痛,也必須給予他們特殊照顧。而我們這些擁有權責的人,則必須學會擺脫那些特殊利益集團和權貴金主的意見操弄,多想想後代會怎麼評價我們。因為我們今日的抉擇,後果將是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以及我們子孫的後代來承受。

超黨派的議題

正如我之前所說,氣候變遷議題已成為了一個黨派之間的分歧點;過去並不是如此。 不久以前,還是由共和黨領導創新的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尼克森總統創建了環保局。小布希總統則是美國總統中第一位宣布「人類活動正以始料未及的前所未有的方式破壞大氣層。遇事從不退縮的馬侃,則提出了符合市場原則的碳排放總量交易和管制法案。

環保局長的吉娜•麥卡錫是我所親自任命的,她的表現很出色。吉娜在我的內閣中擔任環保局長,但她也曾在五個共和黨首長底下工作。她有與業界和商界領袖合作並達成共識的豐富經驗。不幸的是,她的提名案被參議院擋了好幾個月,被迫像表演跳火圈一樣經歷閣員提名人從不需要經歷的事。並非她資格不足,而是在共和黨內有一群人認定環保局沒資格介入環保減碳的事情。參議院應該迅速通過她的同意案,切莫再推遲才好。

更廣泛地說,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超越黨派政治。 我想說明清楚,我願意與任何人合作,共和黨、民主黨、獨立、自由主義者、環保人士,來為我們的孩子迎戰威脅。我願意集思廣益、察納雅言,讓我們以促進就業和經濟成長的三贏方式,處理氣候變遷問題。

在如此艱難的挑戰面前,沒有人能夠壟斷議題,但對於說氣候變遷是假議題的人,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就像我們沒空參與「地平說學會」的討論會。埋首沙堆的鴕鳥心態或許會讓你有安全感,但它不會保護你免受即將來臨的風暴。最終,我們的人民、社會、國家,會因著我們的行為受到相應的審判。

前瞻性的視界

我們的開國元勳們認為,我們這些有權責的人不僅是被選作「現世」的監管人,更是「未來」的守護者。他們囑咐我們,要有長遠的眼界施行決策,要比一己政治生涯的考量更為高瞻遠矚。這是美國人民所期待的,也是他們應得的。

等到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我們子孫的後代,他們會看著我們的眼睛問我們:我們有沒有把握住眼下面對問題的契機,為他們締造一個更清潔、更安全、更穩定的世界?我希望我可以說,是的,我們做到了!難道你們不想要做到嗎?

美國人不是一群向後看的人,我們是有前瞻性的人民。我們不是一群憂天的杞人;我們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在這場戰鬥中,我們需要的是一群能夠挺身而出的公民,放膽直言,並敦促我們面對當務之急。

請理解這不只是政治人物的工作。所以,我要大家都教育你的同學、同事、父母、朋友,告訴他們現在的危機。在市政廳、教會團體、師生座談,打破謠言,說出事實,使關心人類未來的公民圈子能夠更為壯大。

負起公民的政治責任

我要大家去說服有決定權的人減少碳排放,敦促自己的社區,採納更聰明的環保做法。運用、調度資源。提醒人們,環保和經濟成長並不衝突。向各級跟你們有關的民意代表表明,若他們的政策不能保護後代免於氣候變遷的劫掠,就不可能得到你們的選票。要讓你們的聲音大聲說出來。

我理解政治是艱難的。這個挑戰欠缺一個破關的明確時程,敵軍並不是聚在一塊的標靶,也沒有誰在等著我們與他締結和平協議。當甘迺迪總統說,我們將在十年內登上月球,我們知道要做的就是建造一個太空梭來達成目標。但我們在這裡的進展評估方式是不同的──我們看的是被成功阻止的危機、被守護下來的地球。但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值得追求的目標呢?

儘管我們可能無法活著看到我們設下的目標完全實現,但我們確知自己的所作所為,使我們遺留給我們的孩子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也就能因此而心滿意足。

太空人過去曾經告訴我們:「回頭看,這讓你發現地球的特別。」在照片中的影像,那顆從月球表面升起的藍色明珠,我們所珍視的一切就在那裡面:孩子們的笑聲、安靜的日落、對人類未來的所有希望和夢想。這些事物正面臨失落的可能,是我們要守衛的對象。 只要牢牢秉持這個信念,我絕對相信我們會成功。

謝謝。 願上帝祝福你。願上帝祝福美利堅合眾國。」

圖說:歐巴馬說,身為美國總統,身為一位父親,身為一個美國人,我們必須採取行動。(photo by 白宮官網)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天災難料 保險不可少

作者: 陳桂貞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3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陳桂貞】

今年颱風過境特別多,雖然沒有正面襲擊台灣,截至9月底,帶來的雨量仍然造成經濟損失金額達12.5億元,尤其是農作物受創慘重,致使蔬菜水果價格飆漲,帶動其他物價蠢蠢欲漲,民眾苦不堪言。地球暖化問題有增無減,極端氣候已成為常態,不論是風速或是雨量來勢兇猛,使各國氣象單位無法準確預測,如何做好事前準備防災的工作或是完整的保險規畫,政府及民眾都需重視的危機議題。

夏季侵襲台灣的颱風,分別是蘇力、西馬隆、潭美、康芮、以及中秋節來的天兔等5個,由於颱風皆偏向中南部,洪水集中山區,致使山區居民房屋崩塌及道路損壞,透過保險機制理賠可能性小,要獲得補償完全要依賴地方政府,顯然政府相關部門需要該思考颱風洪水年年來,為何我們仍處於被動的受災?經濟損失少則幾千萬,高則數億元,這些損失金額用來買保險單,綽綽有餘,如何讓共同保險的機制來發揮功能,減少受災戶的損失。

根據產險公會資料,101年颱風洪水保險費為32.1億元,今年上半年也達19.1億元,颱風洪水保險近幾年在各大產險公司的推動下,成效並不大,主要原因是都會地區民眾,基於向銀行購房貸款須買火險保單及強制地震保險,都會地區高樓林立,淹水機會較低,民眾認為需求不大,投保率也低。災區最高的山區,常遭大雨或洪水沖刷,容易造成土石流,保險公司更基於逆選擇考慮,也沒有意願推廣到山區的民眾,難怪每次颱風襲台時,受災區的理賠案件並不高,根據保險公司指出,颱風洪水險是屬於附加險,以企業投保商業火險附加颱風洪水比較高,對於住宅火險這一塊,業界普遍認為不好賣,甚至有無力感。

亞洲地區夏天是颱風好發密集區域,台灣正位居其中,尤其到了夏季6至9月更是無法避免,以近幾年內政部針對台灣地質重新做了國土歸劃的系列整治工作,經由各縣市鄉鎮等地區宣導防災防洪的實地演練模擬,在人員的傷亡方面的確大幅減少,以前常有登山客在颱風天受難的事情也是少見,但是在農作物損害,如何減少颱風洪水引起的災經濟損失,仍有賴政府及國人一起共同努力。

……..文章來源:按這裡


洪水毀關山稻田 損失慘農民生計苦

原視 – 2013年10月1日 下午10:06

【Fawl/戈論/巴浩】

日前受到天兔颱風豪雨沖刷的影響,位在關山鎮電光大橋下卑南溪床的水稻田甚至出現地層的橫切面,當地阿美族的居民向親友佃租了1.8公頃的農田耕作種稻,結果豪雨一夕之間將在靠卑南溪東岸種植的水稻沖走,可耕作的田地只剩下不到一分地。

第二期的收成完全成為泡影,粗估損失至少有二至三十萬元。當地居民說這裡的土地已經耕作有50年之久,但堤防外的行水區是由河川局管理的河川地。

為了耕作,當地農民是特別向經濟部水利署許可。河川局表示對於農作物的損失將無法給予補償,因為當初就已經向民眾告示該區域是河川地行水區,隨時會有被沖刷的可能性,耕作要自行承擔風險,僅會退還預繳的使用費。

而種植的水稻農作物部分,鎮公所表示已經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處理,將農民種植的農作物受災面積及比率呈報台東縣政府。長久以來幸苦種植的農作物及耕地沒了,也宣告農民要面臨沒有經濟來源的窘境。

……..文章來源:按這裡


農金產業 多頭未變、長線持有

作者: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月31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全球氣候變化大,美國及南美出現乾旱,導致小麥、玉米等供給量出現問題,推動量價上揚。德銀遠東投信表示,乾旱對農作物價格與相關農業類股中長線投資價值的影響甚鉅,農金產業長線多頭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留意以相關標的為主的產品,掌握「從產地到餐桌」的投資機會。

去年7月起美國持續乾旱,根據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最新資料,到1月15日止,美國乾旱地區涵蓋比重已到58.9%,遠較去年同期的32.5%更嚴重,使美國小麥生長狀況達到1985年以來最差的程度;且根據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的報告預估,未來3個月內,乾旱狀況仍將持續。

此外,近期南美洲氣候不利農作物生長,巴西高溫乾燥,降雨量低於過去5年;阿根廷持續大雨,去年第4季降雨量較過去20年平均多出4成,都影響原先市場樂觀的產量預估。如果氣候持續不佳,南美洲農作物產量可能面臨下修。

從投資角度來看,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使過去3年農場收入大幅增加,農夫「口袋變深」,因而增加對種子、化學肥料、農藥與農機等農業投入的使用,讓農業上游類股受惠。

加上DAX農金指數的本益比位於14.2倍,低於近4年半平均的15.6倍,未來股價仍有不少表現空間,建議投資人長線持有,以掌握2013年農金產業蓄勢待發的鍍金契機。

……..文章來源:按這裡


乾旱無雨 美國西部鬧旱災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4月1日 下午5:44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西部大鬧乾旱!美國乾旱監測中心 指出,傷透腦筋的乾旱災情噩夢一直揮之不去,統計至上週為止,密西西比河以西各州,都已被乾旱攻陷,當地政府祭出限水令,盼不到雨水的農夫則上書政府,要求優先提供農用灌溉水,否則勢必影響農作物收成。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指出,今年前四個月美國西部與西南部乾旱將繼續惡化,東南部則可望獲得紓解。今年一月底,喬治亞州全境43%都陷入「嚴重」程度乾旱,所幸稍早出現降雨,稍微舒緩旱情。

目前,加州全境大多都屬於「異常乾燥」與「乾旱」,今年前兩個月,是該州歷史最乾燥月份,乾旱程度更是繼2009年十月以來最嚴重。科羅拉多州旱情同樣未解,因此丹佛水利局上周決定,繼2002年實施限水令後,上周已再度實施限水。

另外,受不了旱情影響農作物收成,新墨西哥州農民上週則「上書」地方政府,要求實施「分配令」,讓農民可優先使用水源。

根據美國乾旱監測中心(US Drought Monitor)指出,美國西部因乾旱少雨,各州都陸續傳出乾旱警報,包括新墨西哥州目前供水開始吃緊,德州則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乾旱,自2011年發生酷夏後,德州便長期與乾旱抗戰,氣象預報指出,今年春夏兩季德州濕冷氣候形成機會渺茫。

目前包括加州、蒙大拿與奧勒岡州也已被旱情攻陷,廣義密西西比河以西所有地區,都傳出乾旱災情。另外,由於水氣不足,今年內華達山脈飄雪稀疏,導致接下來的春季雪融水量恐不樂觀,也有可能導致往年森林野火提早出現。

圖說:今年三月23日,平均水深8.5公尺的亞利桑那州阿里瓦卡湖,受缺雨造成蓄水量已嚴重不足。(photo by bill85704 in Flickr)

……..文章來源:按這裡


美遭半世紀最嚴重旱災 無礙農民收入創新高 保險賠償成大救星

作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11月26日 下午12:25

美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災情持續惡化,據美國乾旱監測 (U.S. Drought Monitor) 最新報告,全美 48 個州超過 60% 的土地受災,影響冬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產量。但考慮到創紀錄的高價格和相應的保險索賠,美國農場主們有望迎來有史以來利潤最豐厚的一年。

中新網報導,據美聯社消息指出,今夏美國一半以上的陸地遭遇乾旱, 9 月底隨著暴雨的出現逐漸緩和。但國家抗旱中心發佈的乾旱監測最新報告顯示,乾旱區面積增加,旱情也有惡化趨勢。

截至 21 日,美國本土 48 個州有 61.1% 的面積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高於前幾個星期測得的 58.8% 。極度乾旱地帶的面積也從 18.3% 擴大到 19.04%。

報告指出,全國中央及德克薩斯州和東南部分地區,乾旱情況最為嚴重,內布拉斯加州超過 3/4 土壤面積旱情惡劣。美國冬麥最大產區堪薩斯州的乾旱也在加劇,州內極度乾旱地區比例本周內上升了 4 個百分點,達到 34.5% 。這些地區被其他情況不太嚴重的州包圍,只有西北部、佛州和從新英格蘭南部至密西西比的狹長帶沒有受災。

國家氣候資料中心氣象專家海姆 (Richard Heim) 表示:「引發乾旱天氣的因素很多,目前尚沒有科學上的明確解釋。由於中西部未來幾天仍無降雨,預計乾旱地區下周將再次擴大。」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此前的報告指出,今年美國面臨的旱災是 1956 年 12 月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多項指標顯示,今年的旱災與 20 世紀 50 年代的旱災在廣度、特點和強度上極為相似,但在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及。」

目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駁船運輸作業開始縮減以應對低水位。經歷了夏天的玉米枯萎、大豆欠收,許多美國農民又開始擔心旱情影響冬麥產量。

雖然乾旱造成農作物減產,但對美國農業部門收入沒有負面影響,因為供應短缺推高了價格。同時,今年美國農業保險的賠付額增加,對沖了減產的影響。

愛荷華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哈爾 (Neil Harl) 估算,美國農場主 2012 年的收入可能有 6.9% 的同比增長,達到 1440 億美元,這一結論比美國農業部 8 月預估的 1393 億美元還要高。農場和食品公司研究企業湯恩顧問服務公司在報告中指出,乾旱氣候導致玉米、大豆和小麥期貨價格相比 2012 年 6 月中上漲了 68% ,這意味著保險公司為此向農場主支付的賠償,將會翻倍達到 280 億美元。

29 歲的農場主文德蘭德 (Kyle Wendland) 表示:「農產品保險賠償是今年的『大救星』,這是盈利還是繼續虧損的最大區別。」他位於愛荷華州福瑞德裏克伯格附近 1030 英畝的農場,玉米收成同比大跌 36% ,大豆產量也有 11% 的下降。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三峽大壩變「垃圾壩」 日清3000噸垃圾

作者: 陳相如 | TVBS – 2013年9月25日 下午6:02

2006年,全長約2309公尺的大陸三峽大壩建設完成,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水壩,這項工程對大陸而言,具有重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但是近幾年三峽大壩卻成了「垃圾壩」,因為住在長江上游超過1億5000萬的居民,幾百、幾千年來都習慣將垃圾棄置於江邊,洪水一來大量的垃圾便從長江上游沖往下游,淤塞在三峽大壩閘門口,清潔工人說他們一天能從水庫清理出多達3000噸的垃圾。

每年7、8月暴雨造成的洪水,將長江上游大量垃圾沖往下游,淤塞在三峽大壩的閘門口。大陸央視記者:「我們現在就在這個堆積物的邊緣上,大家可以看見最長的地方,我目測了一下,有將近1000米,而最寬的地方還有200米左右,垃圾是越到壩前,厚度越厚,在這條船的位置上,大家可以看見那兒的垃圾厚度是達到1米多厚。」這些垃圾包括塑膠拖鞋、廢棄農作物、保麗龍、皮球、鐵片,還有動物屍體等,別以為這些是好幾個星期累積的,其實它們只要短短一天,就能累積這麼多量,根據湖北媒體報導,垃圾密度之高,足以讓人在上面行走。環保組織負責人汪永農:「坐在甲板上面,忽然就一座大山就漂過來了,我記得當時包括我們的嘉賓,包括我們的攝像都說,怎麼一座山漂過來了,走近一看就是一個垃圾堆。」為什麼有這麼多垃圾,原因是上游超過1億5000萬居民,長年習慣將垃圾丟棄在江邊,洪水一來全沖到河裡,好幾十艘50公尺長,世界最大的清潔船,天天在三峽大壩附近清潔垃圾,一天能清3000噸,每艘船一天清理時間都是10小時以上,數量之大,危及的不只是生態,還有三峽大壩的安全。

……..文章來源:按這裡


颱風天巡田 7旬翁遭洪水吞噬

作者: 莊哲權╱台東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天兔颱風過境,台東縣關山鎮電光部落71歲羅姓老翁,前天趁風雨稍歇,到溪邊巡視農作物疑遭洪水沖走,昨天清晨被發現埋在河床土石僅露出雙腳,成了天兔颱風首件死亡災情。

天兔颱風帶來豪大雨,台東多處溪流暴漲,住在關山鎮電光地區的羅姓老翁,前天趁著風雨稍歇時,出門巡視稻田,不慎遭洪水吞噬。

鄰居在前天晚間即發現羅翁住家燈火一直沒亮,有違平時作息,因而通報住在附近羅翁兒子前往查看才發現父親失蹤,報警後漏夜搜尋,沒有結果。

昨天清晨6時許,有村民在電光橋下,卑南溪及野溪的交會處,離老翁農田下游約1公里河床發現露出1雙腳,腰部以上全埋在土石裡,嚇得趕緊報警。

警方細心將遺體挖出清洗後,經老翁兒子確認是失蹤的父親。羅男表示,父親平時閒不住,喜歡到處逛,中秋節大家還在一起烤肉,沒想到就此天人永隔。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天兔颱風首罹難者 71歲台東老翁溺斃

民視 – 2013年9月23日 下午8:04

天兔颱風造成東半部狂風暴雨,現在疑似出現第一位罹難者。

台東縣一名71歲的羅姓老翁,22日冒著風雨,出門巡視農田,之後失去聯絡,直到23日早上被人發現陳屍在卑南溪河床上,警方研判可能是天雨落滑,老翁不慎跌落溪中,才會造成這起不幸意外。

天兔颱風剛走,台東縣卑南溪依舊溪水湍急,溪邊樹木更是早被吹得歪七扭八,甚至連根拔起,可見颱風當時的威力,而就在溪床中央,發現71歲羅姓老翁的遺體,上半身被掩埋在沙土中,卡在野溪與卑南溪交會處。

救難隊趕往現場,拿鏟子小心的挖出遺體,整個過程引來不少當地居民圍觀,羅姓老翁22日早上外出,之後就一直沒回家,直到了隔天早上6點,距離老翁住家,約一公里的溪床上,發現遺體。

鄰居說,可能是老翁擔心颱風天,農作物會遭到破壞,才冒著狂風暴雨,出門巡田,警方研判,可能是因為天雨路滑,老翁不慎跌落溪中溺斃,被暴漲的溪水沖刷到下游。

家人聽聞惡耗,悲痛難耐,萬萬也想不到老翁出門巡田,竟然從此天人永隔。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敘利亞極端氣候乾旱 民心思變釀內戰

作者: | TVBS – 2013年9月20日 下午11:14

極端氣候會導致戰爭爆發,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在2006年到2011年,因為天候異常,爆發大乾旱、飢荒,造成當時6成敘利亞國土列入災區,某些地方高達8成牲畜死亡,3/4農夫無法耕種,人民苦不堪言,阿塞德當局又不在乎,埋下民心思變的種子,導致後來內戰爆發,飢荒問題仍在,戰火也不停歇。

砲彈無情轟炸,敘利亞戰事不停歇,最底層的老百姓就沒有一天好日子,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內戰爆發原因之一,竟然是極端氣候,乾旱讓人民吃不飽,民心思變。早在2006年到2011年,敘利亞爆發大乾旱、飢荒,當時6成的敘利亞國土列入乾旱災區,某些地區80%的牲畜死亡,3/4的農夫無法耕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2009):「現在水已經有了,可以用在飲用,同時用在清潔使用,可以清洗馬桶。」當時外界伸出援手,缺水危機在某些地方暫時獲得緩解,可是僧多粥少,乾旱問題沒有解決,種不出農作物,人民只能餓肚子。民眾:「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都會有。」熱騰騰的食物人人搶著要,家裡能用的鍋碗瓢盆通通拿出來裝,很多都是餓壞的小孩,這群孩子還沒體會世界的美好,已經先經歷飢餓的痛苦。世界糧食計劃署人員:「這間倉庫的食物足夠提供給60萬無食物可吃的人。」敘利亞內戰,讓缺糧問題更嚴重,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糧食,民間的人道組織也主動伸出援手。人道團體:「我們買了11公噸的麵粉,可以做成14300公斤的麵包給在敘利亞境內的人。」一袋袋的麵粉在麵包廠裡做成麵餅,帶著眾人愛心的充飢食物,就怕半路被烽火攔截,無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CNN記者:「他的身體不能負擔固體食物,只能消化牛奶,但是這裡根本沒有牛奶給他。」瘦到皮包骨而死的小孩,在敘利亞不是個案。敘利亞難民:「在敘利亞你被砲彈打,死得比較快,在這裡(難民營)死得比較慢,會死於飢餓、寒冷或是羞辱。」無論哪條都不是活路,敘利亞人民承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惡果,生存的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加上領導人的不在乎,讓情況日益惡化。

……..文章來源:按這裡